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园土壤管理模式是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本研究测定在自然生草和人工种三叶草两种生草制度下梨园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总结各指标的年变化规律,探讨这两种生草制度与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养分以及酶活性的动态的互作关系,为果园土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两生草区两个土层含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含水量在12%到23%之间变化,随降雨量变化明显,人工生三叶草比自然生草更有利于保持土壤含水量在较高水平;两种生草制度下土壤容重在1.5~1.85g/cm3之间变化,三叶草区土壤容重一直低于自然生草区,全年变化趋势二者基本一致,人工生三叶草比自然生草更能提高土壤通透性和透水性。(2)在整个年周期中,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20~50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两生草区两个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中表土层有机质含量在5月上旬达到峰值,人工生三叶草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自然生草区,亚表土层三叶草区有机质含量年周期大部分时间高于自然生草区。(3)两种生草制度下,土壤中常量元素中的氮、磷、钙、镁、锌含量在垂直关系上表现为表土层(0~20cm)明显高于亚表土层(20~50cm),而镁为表土层稍高于亚表土层。土壤中0~20cm土层氮、钙、镁、锌元素含量都为三叶草区高于自然生草区,而磷元素含量为自然生草区高于人工生三叶草区。元素钾含量不存在明显规律性,在两种生草制度下两个土层钾含量不存在明显差别。(4)两种生草制度下,土壤中微量元素铁、锰含量存在亚表土层显著高于表土层的垂直关系,并在亚土层表现出年周期大部分时间人工生三叶草区的三种元素含量高于自然生草区的特点。土壤中的铜元素和硼元素含量不存在明显规律性,在两种生草制度两个土层都不存在明显差异。(5)三种土壤酶活性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节高于冬春两季。三种酶活性在年周期大部分时间存在0~20cm土层显著高于20~50cm土层的垂直关系,并且在两个土层都表现为人工生草区酶活性高于自然生草区。(6)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本试验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脲酶和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全氮的含量具显著相关性,全钾的含量和脲酶活性呈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