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被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是一系列植株低矮、观赏价值高、抗逆性强的菊花品种群,少数品种具备饮用、药用价值,可做茶菊应用。本研究首先对供试地被菊品种的耐盐生理机制进行分析,并对3个地被茶菊品种的营养品质进行评价。对耐盐地被菊的育种、应用以及地被茶菊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第一部分,首先对7个地被菊品种在5个NaCl浓度水平(Ommol/L、50mmol/L、100mmol/L、150mmol/L、200mmol/L)处理 15d,观察供试材料的形态变化,同时测定其生理指标数据,研究盐胁迫下地被菊的生理响应;并以此为依据综合评价了供试地被菊的耐盐能力,初步确定了供试地被菊耐盐阈值,构建了地被菊耐盐性评价体系。然后,选择2个耐盐能力差异较大的品种’圆冠紫’、’ty51’,研究它们在离子的吸收、运输方面的特性,进一步揭示地被菊的耐盐生理机制。本研究第二部分,以3个优良的地被茶菊品种为材料,全面解析供试地被茶菊花头内营养成分,并与传统’杭白’菊对比评价,筛选出2个具有推广价值的优良茶菊品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盐胁迫下,供试地被菊的形态特征:在50mmol/L盐浓度下,基本表现正常的生长状态。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地被菊开始出现叶片失水、黄化甚至死亡。地被菊整株水平上的盐害表现为:茎底部叶片先萎焉、发黄,之后逐渐出现在顶端的幼嫩组织。地被菊叶片水平上的盐害表现为:叶缘、叶尖先出现失水、黄化,逐渐扩展到叶片内部。(2)盐胁迫下地被菊的生理响应:在50mmol/L盐浓度处理下,地被菊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升高,其他各项生理指标没有显著变化。在100~150mmo/L盐浓度处理下,地被菊的叶片含水量、比叶重显著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质膜透性(相对电导率、MDA)、抗氧化酶(SOD、POD)活性显著升高;地被菊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叶绿素(chla、chlb)含量降低,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降低,胞间CO2浓度Ci先降低后升高。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Fv/Fm、φPSⅡ、qP降低,NPQ升高。在200mmo/L盐浓度处理下,地被菊的叶片含水量、比叶重达到最小值,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开始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地被菊的光合作用仍然受到抑制:叶绿素含量以及Pn、Gs、Tr、Fv/Fm、φPSⅡ、qP显著下降,但Ci显著升高。(3)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地被菊叶片中的总黄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总酚、绿原酸含量与盐处理浓度间没有发现明显一致的规律。(4)对’圆冠紫’、’ty51’的离子吸收、运输的研究结果: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圆冠紫’、’ty51’根、茎、叶中Na+含量显著升高,K+、Ca2+含量显著降低;K+/Na+、Ca2+/Na+比值以及K+、Ca2+的选择性运输能力也显著降低。与’圆冠紫’相比,’ty51’根、茎、叶中具有较低的Na+含量,较高的K+、Ca2+含量;以及对K+、Ca2+较强;选择性运输能力和更为稳定的K+/Na+、Ca2+/Na+离子平衡比。(5)7个地被菊的耐盐性由高到低依次为:’ty51’>’毛香玉’>’繁白露’>’早白龙’>’金乳荷’>’yy3’>’圆冠紫’。(6)筛选出的地被菊耐盐性鉴定指标为:比叶重(X1)、电导率(X2)、MDA含量(X3)、Fv/Fm(X4)。构建的耐盐性评价方程如下:y=3.13-0.90 Xi-0.08 X2-0.87 X3+0.27 X4,R2=0.929。(7)初步确定供试地被菊耐盐阈值:’早白龙’、’繁白露’、’圆冠紫’、’ty51’、’金乳荷’、’yy3’的耐盐阈值为100mmol/L,’毛香玉’的耐盐阈值为150mmol。7个供试地被菊品种可在中盐化土正常生长。(8)4个品种茶菊营养品质的由高到低依次为:’ty51’>’yy3’>’杭白’菊>’早白龙’。其中,’ty51’、’yy3’的营养品质优于’杭白’菊,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研究初步解析了地被菊的耐盐生理机制,同时评价了供试地被菊的耐盐能力;并筛选出2个营养品质较高的地被茶菊品种,为地被菊的推广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