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再治疗的研究背景:梅毒是一种经典的性传播疾病,早期梅毒的首选治疗是青霉素,然而一些梅毒患者即使经过规范治疗后仍长期保持梅毒血清学抗体阳性,称为血清固定。尽管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对梅毒血清固定的患者进行再次治疗,但由于相关研究文献数据的匮乏,目前仍然没有针对梅毒血清固定再治疗的具体方案。目的:通过研究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进行青霉素再治疗后血清学的变化,探索梅毒血清固定再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余年北京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诊治的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苄星青霉素再治疗后复查RPR(rapid plasma regain,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的检查结果,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在70例入选的早期梅毒治疗后血清固定的患者中,34例(48.6%)患者经过再治疗后获得血清学治愈。基线RPR滴度高的患者比基线RPR滴度低的患者更容易通过再治疗达到血清学治愈。结论:早期梅毒治疗后血清固定再治疗的价值有限。第二章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游离DNA的检测背景:梅毒血清固定是梅毒治疗后的一种结局。梅毒血清固定形成的原因一直没有统一的结论,但是临床医生最关注的是这部分患者体内是否还存在活动的梅毒螺旋体的持续感染。通过检测循环中梅毒螺旋体游离的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可初步探究梅毒血清固定的形成原因。目的:通过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高通量测序)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液中梅毒螺旋体cfDNA(cell-free DNA,游离DNA)水平及脑脊液中梅毒螺旋体DNA,探索梅毒血清固定形成原因。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未经过治疗的病情活跃的梅毒患者和梅毒血清学治愈患者的血液及脑脊液标本,检测血液标本中梅毒螺旋体cfDNA水平及脑脊液中梅毒螺旋体DNA,探究梅毒血清固定的原因。结果:在入组的100例梅毒患者血液标本中,梅毒螺旋体cf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血清固定组21.6%(8/37),活跃组94.1%(16/17),血清学治愈组0%(0/47)。在9例同时收集了血浆和脑脊液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中,脑脊液常规RPR检查均阴性,脑脊液梅毒螺旋体DNA检测阳性率55.6%(5/9),其中有3例血浆cfDNA检测阴性而脑脊液DNA检测阳性。结论:梅毒血清固定与梅毒螺旋体持续潜伏感染有关,最常见的梅毒潜伏病灶是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