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应用极大提高了艾滋病感染者/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的期望寿命,但普遍存在于PLWHA人群中的自杀行为给他们的生命带来新的威胁,自杀已经成为目前的艾滋病相关研究的新方向。对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研究是研究自杀行为和有效预防自杀死亡的关键所在,而寻找新的研究理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该人群的自杀行为是目前PLWHA人群自杀研究的重点。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政治学、经济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在解决各种社会及行为问题上显示了巨大的功效和作用。同样,对于艾滋病以及自杀这些社会性问题,社会资本理论将会发挥独特的作用。另一方面,从非线性视角研究行为问题成为行为领域研究的热点,自杀行为也逐渐被相关研究者认为是一种非线性不连续的行为过程。这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非线性研究理论就是突变理论,而基于突变理论的尖点突变模型能够很好的定量计算影响因素对自杀行为的预测作用。目前对于PLWHA人群自杀行为的社会资本研究及突变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亟需进行系统地研究以填补这一空缺。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了解PLWHA人群自杀行为现状及其相关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情况,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突变理论,从线性以及非线性视角分析社会资本及相关心理因素对PLWHA自杀行为的影响,为探索新的针对该人群的自杀行为预防和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在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就诊和接受随访治疗的PLWHA作为研究对象,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23名PLWHA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职业等)、艾滋病相关特征(感染途径、感染时间、抗病毒治疗时间、CD4、健康状况、疾病告知等)、心理特征(歧视感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心理韧性)、社会资本状况以及自杀行为状况(主要包括确诊后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近一个月自杀意念)。利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及多元Logistic回归等统计分析;AMOS.24.0软件用于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R软件“Cusp”程序包用于尖点突变模型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研究对象基本特征:本次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4.3±11.7岁(16-73岁),调查对象性别主要为男性(93.5%),女性仅占6.5%;民族大多数为汉族(95.0%)。调查对象户口所在地以武汉市为主,占65.6%。来自城市和农村的PLWHA分别占到69.0%和31.0%。调查对象58.2%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绝大多数(62.8%)PLWHA未婚;69.1%(n=355)的调查对象的职业为在业,职业为学生的占8.4%。在月收入上不足3000元几乎占一半(48.2%),50.5%的调查对象以同性性取向为主。322人(61.6%)通过同性恋接触感染HIV,从HIV+诊断到问卷调查的平均时间为1.6(0.7,3.1)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1(0.4,2.2)年,CD4细胞计数的平均值为395,健康状况自评为良好的人占47.4%。调查对象的社会资本量表得分总分均值为22.79±5.74分。四个维度中,社会网络平均得分最高,为5.93±2.10分;社会信任平均得分最低,为5.52±1.85分。2.PLWHA自杀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对象中,确诊后有自杀意念的人数为173人,占33.0%,有自杀未遂的占13.7%(n=72),最近一个月有自杀意念的占12.2%(n=64)。确诊后自杀意念多的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龄在35-44岁(OR=2.34)和学生(OR=2.55)是确诊后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社会资本(OR=0.95)、高歧视感知(OR=1.70)、PTSD症状(OR=3.94)、低心理韧性(OR=1.60)同样被发现与确诊后自杀意念有关(P<0.05)。确诊后自杀未遂的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龄在35-44岁(OR=2.49)、社会资本(OR=0.94),高歧视感知(OR=2.42),PTSD症状(OR=3.33)显著影响自杀未遂的发生。近一个月自杀意念的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健康状况自评差(OR=2.84),PTSD症状(OR=4.10)对近一个自杀意念有显著影响。总体自杀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了年龄(β=0.016,P=0.011)、自评健康状况(β=-0.198,P=0.014)、社会资本(β=-0.027,P=0.003)及其两个维度社会网络和社会信任、PTSD(β=0.037,P<0.001)以及心理韧性(β=-0.013,P=0.013)是影响PLWHA自杀行为的主要因素。3.社会资本影响PLWHA自杀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单变量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当在社会资本与自杀行为之间分别加入PTSD、歧视感知和心理韧性时,PTSD与歧视感知、心理韧性均起到中介变量的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0.140,-0.106,-0.029。在多变量综合路径分析中,社会资本对自杀行为的影响总作用大小为-0.111,均为间接作用;歧视感知间接影响自杀行为,作用大小为0.274;心理韧性间接自杀行为,总作用大小为-0.069;PTSD直接影响自杀行为,作用大小为0.495。社会资本影响自杀行为的具体心理路径为社会资本通过影响歧视感知和心理韧性,进一步影响PTSD,最后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4.PLWHA自杀行为的尖点突变模型分析:当用社会资本与歧视感知去预测PLWHA自杀行为时,模型中社会资本为正则因子,歧视感知为分裂因子。在使用直接法初步证明尖点突变模型的可行性后,多元随机尖点突变模型结果显示,控制了相关变量后的尖点突变模型拟合效果(R2=0.483,AIC=1014,BIC=1052)要优于线性回归模型(R2=0.127,AIC=1507,BIC=1537)。社会资本与自杀行为呈显著负相关(a1=-0.260,P<0.01),歧视感知与自杀行为呈正相关(b1=0.548,P<0.001),社会资本与自杀行为的关系被歧视感知所分裂。研究结论:(1)PLWHA人群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年龄、自评健康状况与自杀行为显著相关,高歧视感知、PTSD症状、低心理韧性是影响自杀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2)社会资本与PLWHA自杀行为显著相关,社会资本越高,自杀行为发生率越低;社会资本维度中较大的社会网络及较高的社会信任对PLWHA自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歧视感知、心理韧性与PTSD在社会资本影响PLWHA自杀行为中起到中介作用,社会资本可通过降低PLWHA的歧视感知和提升其心理韧性,进而减轻PTSD症状,最后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4)社会资本与PLWHA自杀行为的线性关系只在有限条件下成立,PLWHA自杀过程更多的是非线性和不连续的。(5)无论线性模型或者非线性模型的结果均提示PLWHA自杀预防的重要性在于增强此类人群的社会资本以及减少歧视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