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西南民族地区文化治理策略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43g35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朝立国于五代之后,这一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强势崛起,对宋王朝形成极大压制。与此同时,西南民族地区成为宋王朝重要的“内地边疆”。对于这一地区的有效治理,就显得尤为必要。然而,历史上的西南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和民族分布的复杂性,致使宋王朝无法采取硬性控制对其进行有效治理,因而采取了较为柔性的文化治理策略。文化治理策略主要源于中国传统的“王道”思想,宋朝在继承中国传统“王道”思想基础之上对其有所发展,逐渐形成了体系化的文化治理措施。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以“大一统”理念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治理措施,一个是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社会文化治理措施,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了系统性的效应,有效地实施了对西南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基于此,本文的研究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概括西南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情况。指出西南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导致民族分布呈现散居格局,西南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格局是宋朝文化治理策略形成的基础逻辑。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西南民族地区文化治理策略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北宋中前期文化治理策略的形成和南宋时期文化治理策略的继承和发展两个方面的内容。北宋中前期,西南民族地区的“蛮乱”致使宋朝逐渐重视西南民族地区的治理问题,并最终形成了文化治理策略。南宋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文化治理策略,主要继承和发展了政治文化治理策略和社会文化治理策略。第三部分从政治文化治理层面展开论述,结构性地梳理了政治文化治理措施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封授官职中的文化治理策略、贡赐关系中的文化治理策略和政区命名中的文化治理策略,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政治文化治理策略的基本结构,是政治文化治理策略实施的基本途径;第四部分主要从社会文化治理策略层面展开论述,结构性地梳理了社会文化治理措施的三个主要方面,包括旌表活动体现的文化治理策略、蕃学教育体现的文化治理策略和信仰改造体现的文化治理策略,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社会文化治理策略的基本结构,是社会文化治理措施实施的基本途径。总体而言,宋朝在西南民族地区实施的文化治理策略效果非常明显,一方面维持了西南民族地区的大体稳定,有效缓和了西南地区的民族矛盾,避免了西南民族地区开发过程中的恶性冲突,在长时期内维持了西南民族地区的和平稳定。另一方面,提高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推动了汉文化在西南民族地区的传播。同时,文化治理策略也为元明清时期土司制度的推行提供了前提。
其他文献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但是它却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是课堂教学互动的中心。”[1]有效教学是一种高度互动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教学,要想生成这种对话式的
作为一种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是金融领域的一大创新。因为它能够通过巧妙的设计将资产负债表上的信贷资产表外化,也就是说将流动性差的信贷资产转化为能够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
<正>一、引论农耕文明的起源、游牧文明的起源、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互影响等一直是文明起源研究领域中颇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在经济学领域里,构建数理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
会议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新处方25%抗坏血酸注射液的颜色变化及浓度变化。采用经典恒温法及初均速法对药物进行稳定性加速试验,并结合Weibull概率分布拟合法计算贮存期,均达7年,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设施的建设也在各大城市中如火如荼的展开,许许多多风格迥异,造型独特的建筑品涌现在世人眼前,让现代化的城市充满艺术的气息。在这些文化地
与传统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之上没有其他任何权威不同,本文从国际关系现实出发,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存在一种关系型权威,二战之后美国在世界各个地区(包括
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在氯铝酸型离子液体的酸性表征和烷基化催化方面的研究,在综述了大量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少数辜试研究讨论了氯铝酸型离子液体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二者都是促使代表社会进步的增量空间形成的积极因素。论文探讨了技术革命与制度变迁如何借助于商业模式创新,从而导致增量空间形成
数学在中美高中进入大学的考试中,一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近几年,各地区国际班和国际学校发展迅速,中外合作办学已逐渐成为趋势。国内现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美高中数学知识
煤矿膏体充填开采是一种有效的解决煤矿“三下开采”问题的开采方法,对比与传统开采方法与水砂充填等开采技术,膏体充填开采对安全性大幅提高同时可以大幅提升采出率、保护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