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国有企业的低效率问题一直是学界和民众谈论的焦点问题,本论文利用行业层面的数据检验了不同所有制企业总的资本配置效率表现,以及资本配置效率随时间、行业和地区省际比较的演变特征。两方面的证据和不同维度的论证都证实了国有企业不仅在时间维度上绝对效率越来越低,而且与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横向比较的相对效率也越来越低。面对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每况愈下的局面,加快企业改革的形势也越来越紧迫。尽管本文的现有研究只是提出了问题,但对现下正在大力推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提出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第一,国有企业的低效率是整体性的,相应的政策方针需要注重整体层面的改革。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打补丁”式的改革已经无法适应现在国有企业整体颓势的形势。第二,不同区域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与当地经济环境相契合,特别要适应当地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国有资本占比比较高的省份,要加紧引进民营资本,激发多样性竞争。第三,国有企业的改革要有区域联动意识,破除市场分割的桎梏,为资本的跨区域流动创造合适的环境。总之,国有企业低效率问题,特别是资本配置的低效亟需顶层设计为改革铺路,借助市场的无形之手,激发企业高效率运行,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其次,基于DEA-Malmquist指数,利用2005-2015年间全国31各省市国有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测算了国有企业自2005年以来的Malmquist指数、技术进步指数、技术效率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及规模效率指数,并与同时期的私企、外企进行比较。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得到如下几点结论:就国企资本配置效率的演进特征来看,我们发现2005-2015年这九年间国企整体生产率并没有提高,反而轻微下降。就国企资本配置效率的比较分析来看。将国企资本配置效率与私企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国企在外界冲击下抗干扰能力弱,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企、外企TFP变化的表现证实了这一点。就国企资本配置效率的地区特征来看。就各省市国企TFP的变化来看,资本配置效率增速较低的省市基本均位于中西部地区,且后11个省市的TFP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拉低了全国平均水平。最后,通过总结和梳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论文进行了相应的案例研究。论文对中国建材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过程和公司治理机制的研究发现,联合重组是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在联合重组过程中,中国建材集团健全和完善了公司治理机制管理制度,并提升了企业绩效。同时,论文也考察了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案例。总体来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的焦点和突破主要有以下四点:引进企业发展的战略投资;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功能的优势互补;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公共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民营企业获得市场主体、融资便利等方面的平等待遇。此外,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在规范透明、程序公平的过程中展开,同时要坚持循序渐进、审慎稳定的原则,兼顾好多方企业主体利益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