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环境全景视频的人车识别技术研究与应用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shini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驾驶员在行车时,对车外的态势感知能力受到限制。如何提高驾驶员的态势感知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驾驶员态势增强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在车载环境下获得全景视频图像,并进行人车目标识别以及对目标物的距离估计,构造了基于全景视频的驾驶员态势增强系统。具体工作与研究成果包括以下方面:(1)在目标检测方面,采用one-stage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选择了YOLOv3作为车载环境目标检测的模型基础。针对光照变化对目标物识别率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亮度感知增强的改进模型,主要包括亮度差异感知权重图的获取和基于注意力的特征融合模块。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检测模型在采集的数据集上有更好的检测效果。(2)针对车载环境下目标物进行快速的距离估计研究。首先获取不同距离下人车目标的像素高度数据,作为目标物距离信息的样本数据,对预选框像素高度占比与目标物距离进行回归分析。采用相机的投影反演方法,对目标物的距离信息进行估计。在遮挡情况下,采用Openpose模型对行人关键点骨骼结构进行恢复,使用骨骼高度代替目标物框高度,减少测距误差。(3)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全景视频的驾驶员态势增强系统。将目标检测信息和距离估计信息应用到全景视频中,并在头戴AR设备中显示。驾驶员通过头戴AR设备,可以实时观察到车外环境,扫视360°的水平视野,有助于驾驶员对车外环境的态势感知,验证了基于全景视频的驾驶员态势增强系统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其他文献
BIM技术引入国内近二十年来,从热议概念到试水尝试,从“亲密接触”到“多点开花”,以其可视化、模拟性、协调性、可出图性等显著优势,在三维展示、碰撞检查、深化设计、管线综合、砌筑排砖等多个建造环节大显身手,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复杂项目中实现了建造全过程应用,价值不断凸显。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装配式的普及应用,推动建造方式变革与创新,智能建造快速发展。智能建造对BIM的拓展和深
期刊
针对大学校园内教室晚间无人而灯光常亮造成的电能浪费现象,设计一种以STC89C52RC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系统由检测电路、控制电路、通信模块和自发电模块组成。检测电路通过红外感应检测教室人员信息,控制电路根据检测信息控制教室灯光亮灭,通信模块完成检测电路与控制电路之间的通信,自发电模块通过人体坐立动作发电为电路供电,达到节能的效果。实验证明,系统可靠工作,实现教室内灯光状态的智能控制,
文章首先阐述了地下空间建设现状及国内外发展趋势,然后分析了智能建造在地下空间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探讨了传统岩土工程地下空间建造的不足和弊端,最后提出了岩土工程智能建造在地下空间的应用及展望。
目的观察硅橡胶印模材料制取修复残冠、牙列部分缺失模型的合格率和临床效果,为临床牙列缺损的治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选取云浮市人民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7月收治的96例残冠、牙列部分缺失患者共121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57颗采用藻酸盐作为制取残冠、牙列部分缺失模型印模材料,观察组64颗采用硅橡胶作为制取残冠、牙列部分缺失模型印模材料。比较两组材料制取的模型
本文分析智能建造技术创新主体的特点,界定并划分智能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主体互动关系的范畴和类别,建立智能建造协同创新的多方演化博弈模型,揭示智能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主体互动关系。主要结论:(1)智能建造技术协同创新呈现级联性、函数性、动态平衡性、不确定性和指数性特征;(2)智能建造技术协同创新主体互动关系分为同质性的内部主体互动和异质性的内部主体与外部主体互动,表现出利益共生、成长进化和共享协同的特征;(
中国少年先锋队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含组织意识、政治启蒙、信仰萌芽、成长取向等教育内容,我们在课程建设上要把这种精神上的追求化为向上的力量,以少先队的红色文化和红色力量促进学生培养习惯、涵养性情、内化品质、树立理想,以此达到行为自觉的目标。一、常规课程涵养学生品格少先队日常规范课程丰富多样,要以常规课程落实行为规约,涵养学生品格。一年级刚入学,"上学礼、上学令、上学谣、上学操、上学歌"让刚入学的小同
期刊
智能建造是信息化、智能化与工程建造过程高度融合的创新建造方式,智能建造技术包括BIM技术、物联网技术、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智能建造的本质是结合设计和管理实现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从而对传统施工方式进行改造和升级。
学龄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充足的营养是其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的物质基础,有必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制定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并根据学龄儿童营养健康变化情况进行及时修订。《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是在《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基础上,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修订原则和程序,综合考虑中国学龄儿童目前突出的膳食营养问题,经过循证、讨论和征求意见形成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
5月19日上午,由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正式发布。本次发布会由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主办,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于若木慈善基金会协同举办。本次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学龄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依据合理膳食、饮食行为与健康状况关系对原内容进行了扩充,使其更加全面、完善。其核
期刊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模式,深受一线语文教师的青睐。教师在选材上要做到:议题要恰当,学生能读;内容要生动、有趣,学生爱读;容量要适中,学生会读。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抓关联点,以点带面进行阅读;做到求同存异,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以读促写,真正凸显出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