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右室功能变化的三维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h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E)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特点 方法: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取 67 例患者,其中单支冠脉病变并接受支架置入(PCI)者25例为病例组,造影未见明显狭窄者42例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对照组及病例组术前及术后1、3月的常规超声及组织多普勒参数,计算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2D)、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2D)、右室心肌功能指数(RVMPI);用3D-STE技术获取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RVEF-3D)、右室游离壁(Free wall, FW)和室间隔(Septum, Sep)的纵向应变(RVLS)、右室面积变化率(RVFAC-3D)及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3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CI术前病例组的RVMPI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0.05),TAPSE-3D、Sep-RVLS和FW-RVLS 显著减小(P<0.05),其他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组中,右冠状动脉(RCA)为病变血管者FW-RVLS减小更明显(P<0.05),其他参数在不同病变血管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PCI术后1月、3月与术前比较,右心功能明显改善,术后3月时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二维指标和三维指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右心室功能受损,以RCA为病变血管者损害更为明显,PCI术后右心室功能较术前有所改善。3D-STE对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后RV功能变化具有独特优势。
其他文献
1.研究背景  脓毒症(Seps is)指由于感染导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死亡率高达10.3%-12.8%,是急诊和ICU患儿
目的:基于胰岛素抵抗在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血浆可溶性CD36(sCD36)的变化,并且进一步分析与胰岛素抵抗指数、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