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纤维改性及其造纸中纸张抗张强度增强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q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粉煤灰纤维应用于造纸,由于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弱,导致粉煤灰纤维抄造的纸张强度较低。本研究通过对粉煤灰纤维进行改性,增加纤维之间的作用力,从而达到提高纸张的抗张强度的效果。首先,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粉煤灰纤维进行处理,使得纤维表面带有伯胺基官能团;其次,采用氯乙酸或硫酸对聚乙烯醇(PVA)进行改性,在其分子链上引入酸性基团;然后,将改性的PVA与KH550处理的粉煤灰纤维结合,构成“KH550-酸化PVA"体系。通过PVA链上的酸性基团与粉煤灰纤维表面的伯胺基团产生作用,使PVA与粉煤灰纤维结合能力提高,并借助PVA分子链中大量的羟基而产生的氢键,增加造纸浆料中粉煤灰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以此提高抄造的纸张的抗张强度。同理,使用KH560对粉煤灰纤维表面改性,利用KH560带有环氧基团与PVA中羟基的作用促进PVA与粉煤灰纤维的结合,构成"KH560-PVA"体系来提高纸张的抗张强度。红外光谱和SEM图像显示:在粉煤灰纤维表面能够接上硅烷偶联剂。酸碱滴定和热失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和PVA溶液直接加入到粉煤灰纤维制备的浆料中,抄造纸张时,由于浆料浓度低和纸页成型需要大量水的因素,硅烷偶联剂在粉煤灰纤维表面实际结合量与其原始处理用量相差很大,影响PVA对纸张的增强效果。而采用将硅烷偶联剂喷洒在粉煤灰纤维上使之浸湿的预处理方法,降低硅烷偶联剂的用量,抄纸以后在纸张表面再喷洒PVA溶液,可提高PVA的利用率,此时纸张的抗张强度的增强效果明显。纸张抗张强度性能测试结果证明:粉煤灰纤维纸张强度的提高与PVA直接相关,且抗张强度随PVA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硅烷偶联剂虽然促进粉煤灰纤维在水中的分散效果,但对纸张的抗张强度提高的贡献很小,其作用是促使更多的PVA分子链结合到粉煤灰纤维上,从而提高PVA对纸张的增强效果。本研究中,纯木质纤维纸张的抗张强度为1045N/m; KH550或KH560用量为粉煤灰纤维质量的15%,酸化PVA或PVA的添加量为抄纸纤维质量的5%,粉煤灰纤维质量与木质纤维质量比为1:2时,“KH550-氯乙酸化PVA"、"KH550-硫酸化PVA”和"KH560-PVA"体系的纸张抗张强度分别为1132、1443和2363N/m;粉煤灰纤维质量与木质纤维质量比为2:1时,分别为611、823和1208N/m。"KH550-酸化PVA”体系中,硫酸化PVA(酸基团取代度为20.54%)提高纸张抗张强度的程度高于氯乙酸化PVA(酸基团取代度为1.25%)。相同用量条件下"KH560-PVA"体系对纸张抗张强度的增强效果优于“KH550-酸化PVA”体系,但纸张的干燥温度相对要高。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段泌尿外科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行不同通气策略,探讨相对合理的通气方法以供临床应用参考。方法:择期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80例,按年龄分为中青
目的探讨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参与供血的大咯血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64例介入栓塞治疗的大咯血患者,利用明胶海绵条、PVA颗粒及
目的建立Ⅱ型齿状突骨折螺钉固定的三维有限元(FE)模型,分析不同螺钉内固定位置以及骨折面角度对术后Ⅱ型齿状突骨折端稳定性的影响,探讨Ⅱ型齿状突骨折中空螺钉内固定的最佳生
目的:初步探讨广西巴马健康小型猪行远端脾静脉-肝动脉吻合分流术后胃脾区静脉血经分流途径入肝的压力变化以及此术式对实验猪肝脏和各项生化代谢指标的影响。为此术式在肝硬
腰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形成是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给再次手术带来困难。对于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成因,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
目的分析前路减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颈前路钛板在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5年10月在我科进行颈前路减压、钛板内固定
目的:研究去势导致骨质疏松SD大鼠模型胫骨近端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探讨雌激素水平降低对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48只8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只。一组为实验组,进
目的:探讨钛网植骨联合颈前路锁定钢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我科采用钛网植骨联合颈前路锁定钢板治疗多节段颈椎病40例。男23例,女17例。
目的评价阔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治疗陈旧性桡骨小头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采用阔筋膜重建环状韧带治疗陈旧性桡骨小头脱位的24例患者,手术时年龄从5岁-14岁,从受伤到接受手
缺血再灌注是肝脏疾病和创伤中常见的病理过程,是造成肝脏手术后肝功能不佳的主要原因,可见于肝移植、肝切除过程中.因此防治肝I/R损伤的研究成为了近年来医学领域的热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