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河湾旧石器时代晚期端刃刮削器的功能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fz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原盆地为狭义的泥河湾盆地,从地质构造上属于汾渭地堑东北端延伸而来的断陷盆地。盆地基本为南北走向,南北长而东西窄,盆地北侧的高山将冬季风削弱,使得泥河湾盆地相对同纬度地区气候更显温和。更新世期间,这里长期为泥河湾古湖所覆盖,在古湖的周围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哺乳动物。自早更新世以来,人类一直在这里活动。随着湖水的涨退,气候变化,人类也不断变更着活动区域,与此同时也遗留下大量的考古遗存,如:马圈沟遗址、石沟遗址、小长梁遗址、东谷坨遗址、岑家湾遗址、马梁遗址、许家窑遗址、西白马营遗址、虎头梁遗址群等。旧石器时代晚期,除了华北传统的小石器工业,阳原盆地内出现了大量细石器工业遗址,如二道梁遗址、油房遗址、马鞍山遗址、籍箕滩遗址等。这些遗址出土有典型的细石器工业产品,为探讨旧石器时代晚期东亚与东北亚人群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细石器工业的石器组合中,除了技术最为复杂、多样的细石核以外,还有端刃刮削器、两面器、雕刻器等工具。端刃刮削器虽然在细石器组合中占很大的比重,甚至是细石器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技术简单,形态单一,长久以来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相对国外针对端刃刮削器的详实而丰富的研究,如类型分析、石器实验、拼合研究、微痕分析、民族志考古等,国内除了有少数研究者尝试性地通过高倍法的微痕分析去解释端刃刮削器的功能以外,大部分的研究还停留在类型学、形态分类上,远远落后于国外学者。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在阳原盆地调查期间,于下卜庄遗址东采集一批典型的细石器工业产品,其中包括16件典型的端刃刮削器。虽然谢苗诺夫的《史前研究》介绍到国内的时间先于美国,但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中微痕分析的方法却一直没有得到发展。80年代,张森水先生访美期间,拜访了美国高倍法微痕分析的权威Lawrence H.Keely,张先生归国后再次向国内介绍微痕分析。但此后的几年只有寥寥的几篇研究问世,没有系统的论著。几经波折,直到“2004 IVPP微痕分析研讨班”在北京开展,微痕分析的方法才首次系统地介绍到国内。2008年培训研讨班的成果《石器微痕分析的考古学实验研究》正式出版,使得更多学者受益。从2004年至今,一系列微痕分析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学者们用这种新的研究手段对国内众多遗址的研究材料展开遗址分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微痕分析的方法在国内也越来越成熟。本文拟使用实验考古学的手段,结合与遗址同期的环境材料、动物遗存以及与遗址石制品相同的原料等,对实验进行详细而合理的设计,模拟端刃刮削器的使用场景。实验结束后,使用电子显微镜对实验标本进行低倍法的微痕观察,记录下端刃刮削器加工不同材料后留下的痕迹特征,总结其特征,并选择出标准痕迹图样。最后通过将泥河湾下卜庄遗址东发现的端刃刮削器上的痕迹与实验样品的使用痕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推测考古标本的使用情况。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端刃刮削器可使用锤击法、砸击法等方法修理而成,其修理技术可能比原来认为的观点——仅仅用压制法修理——更具有多样性。从选材来看,制作端刃刮削器的材料也比原来认为的只能用石叶或长石片进行制作更具有宽容度。宽石片、长石片、石叶和具有一定厚度的扁形断块均可用来制作端刃刮削器。同时,我们发现对端刃刮削器选材而言,毛坯的厚度是一个重要元素。通过微痕分析,笔者发现下卜庄遗址东所发现的端刃刮削器大多数是用来加工干皮的。参考俄塞俄比亚高原东部的民族志考古资料、北美印度安人民族志考古资料、国内关于鄂伦春、鄂温克等狩猎民族的民族学资料,结合Lawrence H.Keely、Lewis Binford等人的研究成果,笔者对下卜庄遗址的性质进行了大胆地推测。在实验的同时,我们根据端刃刮削器的技术特征,将在下卜庄遗址采集的16件端刃刮削器分为A、B、C三型。通过微痕分析发现:A型具有复合使用痕迹,主要用来鞣制干皮;B型仅见加工木材的痕迹;C型选材简单,加工粗糙,仅发现加工木材的痕迹。A、B两种类型的功能具有明显的不同,从而从功能的角度证明了分类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天然药物是药物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天然药物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并以植物为主,种类繁多。我国天然药物资源蕴藏丰富,中药资源已达12772种,其中有大量中药资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软土区出现了大量浅基坑工程。由于浅基坑开挖深度不深,支护意识薄弱,极易导致工程事故发生。常规的排桩支护结构存在桩间距受桩间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与此同时,法律翻译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作为法律交流的桥梁,法律翻译处于法律和翻译双重架构之下,对于法律活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法律翻译的使命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首先,法律翻译应确保目标语言通畅,达到普通文本翻译的基本要求。此外,还要重现源语法律体系和精神。目前,中国在西澳大利亚州有巨大的矿产资源投资,掌握当地的法律、法规和贸易政策对中国的国
家蚕(Bombyx mori L.)作为鳞翅目昆虫的代表之一,在中国拥有5000多年的养殖历史,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然而在蚕业生产过程中,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蚕业经济受损的事件时有发生
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富含一些日常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可加工成人们日常所需的食用品如面包、面条、饼干等。小麦水分与蛋白质含量是评估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无损快速检
目的通过T-SPOT.TB方法检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的γ-干扰素水平(IFN-γ),同时对胸腔积液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涂片、培养、MTBDNA和腺苷脱氨酶(ADA)检测,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预测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伴系统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常规等检
吳其昌先生是二十世紀上半葉重要的古史學家,他在古曆朔、古氏族、社會經濟史、宋明哲學史、聲韻學等研究領域都有建樹。但吳其昌先生在學術上最主要的成果,是在甲骨金文等古文字學方面。本文正是以吳其昌先生的甲骨文著作《殷虚書契解詁》為研究對象,分析吳其昌先生在文字研究方面的特黏和方法,總結其價值與不足,客觀評價《殷虚書契解詁》在文字學史上的地位。本文主要分為三章內容。第一章為緒論部分,介紹吳其昌先生生平及其
额颞叶痴呆(FT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第二大常见的痴呆症。部分FTD具有与17号染色体连锁关系,命名为FTDP-17。FTDP-17是位于染色体17q21.31上的MAPT基因突变所致。至今,在
西沟湾1号旧石器地点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官厅镇珠窝园村,埋藏于永定河右岸第二级阶地后缘。2014年7-8月份,在河北省文物局和文物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与怀来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调查时发现该地点。2015年8-9月对该地点进行试掘,揭露面积约27m2,出土232件石制品和19件动物化石。动物化石数量较少,且均因尺寸较小而无法鉴定种属,相关的动物考古学工作无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