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的文化传播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chuan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方卫视2015年推出的大型励志体验式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自播出之际,收视率就一路飘红。节目通过六位固定成员在规定的情境中进行合作与竞争,最终决出获胜者。《极限挑战》节目的出现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践行习总书记“创造有温度的时代精品”的要求,依托社会现实确定的节目理念和定位,节目旨在展现当下中国男性在压力巨大的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迎难而上的责任感,从而表达对中国男性精神品质的礼赞之情。在以“励志”和“体验”为核心的节目定位下,《极限挑战》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差异化的节目特征:以细节的真实性来保证节目的可看性、以情境的拟态性来增强节目的趣味性、以节目的冲突性来增强节目的故事性。节目中人物性格的冲突是节目最大的看点,在节目内容上形成了“存在矛盾——化解矛盾——归于平静”的结构。节目组善用符号来强化传播内容。《极限挑战》节目的宣传口号“极限挑战,这就是命”来强化努力拼搏,看淡得失的节目制作理念,善用视觉符号形成变形的阿拉伯数字6,利用6形成和《极限挑战》之间的指代关系。《极限挑战》节目的热播,其实就是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的直观体现。在传播理念上,节目以传统文化作为其精神支撑,以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真人秀的节目形式,呈现出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孝”的文化精髓,运用中国哲学中的辩证发展观,来解读游戏设置环节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而引导受众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真正把古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辩证观,具象化呈现在节目中;节目主题的多元化凸显了中国文化中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融合观。通过每一期不同的主题设置,表现了在压力巨大的社会环境中,极限男人帮所体现出的不服输、不怕苦的精神韧性。这些精神品质背后的,实质是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世代沿袭的结果,是传统文化对国人思想和行为影响的表现。在《极限挑战》文化传播技巧一章中,笔者分别对节目中半开放式的拍摄环境、强化要点的字幕呈现、贴合主题的音乐解读、极具深意的镜头组接的分析来印证节目的文化传播。笔者站在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的文化传播内涵、文化传播的技巧上来对《极限挑战》的文化传播进行研究,对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特别是文化传播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文化传播上,国家应该积极鼓励多种合作机制,博采众长,获得最优化的节目效果,促进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同时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以需求为蓝本,积极深入生活,潜心打磨,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多元精品文化。广大电视台、电台不应该为了短期价值播出一些媚俗、低俗的节目内容来保障收视率,这绝不是一个电视台、电台能够形成良性发展的有利方式,而是应该具有长远目标,创造并播出具有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文艺节目,肩负起传媒从业者的文化导向和舆论引导的作用。
其他文献
从退休前后相对收入变化的角度来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有关男女职工不同退休年龄的规定就总体来说是对女性不利的。除部分低收入者外,大部分女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会因早退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征之一,阴平阳秘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调整阴阳平衡是疾病治疗的总原则。现代免疫学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对热轧精轧换辊升降平台的上升和下降速度不匹配以及下降时液压缸爬行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原因是盖板在下降过程中液压缸负载变化剧烈,液压缸塞腔流量失控。通过对液压回路进
脉诊是中医学中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之一,对判断病因病位病性、明确治则、选方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脉诊的计数方法称为平息,是指医者在诊脉时保持呼吸调匀,清心静神,以自己的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动画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在文化与教育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于动画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对于动画设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给动画设计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目前共有教职工60人,设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广告学、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和工业设计6个本科专业,并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融合发展有缓和国家基本医保基金压力、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促进医疗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共同发展等充分条件。目前商业保
<正>熟悉王升远的人都知道,他向来不愿以"日本文学研究者"自任。在新著《文化殖民与都市空间———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文化人的"北京体验"》的绪论中,他对其北京研究的基本路径
现如今,汽车NVH性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汽车变速箱和发动机的振动响应作为汽车NVH最主要的激励源,已经成为了各大主机厂以及科研机构研究课题。齿轮传动是手动变速箱中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医辨证施治,采用中药煎剂口服或灌肠。结果238例中,临床治愈133例,显效65例,好转3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