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手机成为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在给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其中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高达24.8%。手机的过度使用相伴而来的就是影响睡眠、身体不适、孤独感增加、注意力丧失、削减思考能力等躯体化症状产生。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来源,手机依赖己经成为其成长的主要障碍之一,对其展开相应的研究刻不容缓。因此,本研究计划利用不同运动技能、团体认知对大学生手机依赖进行分析,探究开放式/闭锁式运动技能、团体认知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效果及可能机制,寻求科学、便捷的大学生手机依赖干预方案,以调试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及改善身心健康。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武汉理工大学在读学生,发放问卷762份,收回问卷707份,有效问卷654份。利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实施问卷调查,筛选符合标准的受试者126名(MPAI大于40分),采取随机分组将受试分为开放式运动技能(N=31)、闭锁式运动技能(N=31)、团体认知组(N=30)、对照组(N=34),实施为期12周的实验干预,测量其手机依赖指数以及焦虑、孤独感、缺陷感和知觉压力心理指数,并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结果:1.理工科学生手机依赖发生率明显高于文科;学生干部的手机依赖高于非学生干部;独生子女的手机依赖高于非独生子女;2.开放式运动技能、闭锁式运动技能、团体认知组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组与团体认知组的手机依赖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运动技能中,开放式运动技能与闭锁式运动技能的手机依赖得分具有差异(P<0.05);3.在焦虑、孤独感维度中,运动组的效果优于团体认知组;在知觉压力维度中,团体认知组效果更佳;在缺陷感维度中,运动组与团体认知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经过12周实验干预,大学生的焦虑、孤独感、缺陷感以及知觉压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开放式/闭锁式运动技能、团体认知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均有较好的效果;运动组、团体认知组干预对大学生手机依赖效果无差异;开放式运动技能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效果比闭锁式运动技能效果更佳;在运动与团体认知干预中,运动组的效果要优于团体认知组在焦虑、孤独感维度;在知觉压力维度中,团体认知组效果更好;在缺陷感维度中,二者无差异;在不同的运动技能、团体认知干预中,开放式运动技能在焦虑、孤独感、缺陷感效果更好;在知觉压力维度中,团体认知干预是优于开放式、闭锁式运动技能,闭锁式运动技能比开放式运动技能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