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体制机制的完善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在贴近生活的广度、深度和持久度上不够,从而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力不大、感染力不强和实效性不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坚持贴近生活的主导价值取向,这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突破口,而且是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生活的内涵、必要性及研究价值。本章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大学生生活的科学内涵、相关概念辨析入手,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生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活与人生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教学实效的客观要求三个方面阐述了其必要性,并从深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的把握、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生活的研究价值。第二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生活的影响因素分析。本章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生活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从社会生活本身、教学各要素以及教学实施状况三方面入手,概括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生活受教学目标设置状况、教学内容编制情况、教学方法选择运用、教育者素质状况、教育对象生活阅历和学习态度的影响以及在教学实施中师生关系、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考核等因素的等影响第三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生活的原则和要求进行探讨。依据前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生活的内涵、必要性以及影响因素分析,推导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贴近生活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性、方向性、人本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等原则,并从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探讨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生活的具体要求。第四章: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探讨贴近生活的具体实施。即是在教学准备阶段,要注重从社会生活中收集教学素材,了解教学对象的生活实际,设计贴近生活的教案。在讲授阶段,要以鲜活的生活内容引入正题,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采用贴近生活的讲授法,注重师生课堂交流互动。在课后交流总结阶段,要进行教学总结、反思、积累,加强学生生活体验、回归生活,注重教学考核评价的灵活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