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乌贼幼体弧菌性坏死病的病原病理学及防治药物的筛选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nici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别称乌鱼、墨鱼、乌子等,隶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乌贼目(Sepioidea)、乌贼科(Sepiidae)、乌贼属(Sepia),是我国北方海域中经济价值最大的乌贼和重要的捕捞对象[1-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海洋环境的污染和过度捕捞的影响,其资源量明显衰退,产量急剧下降,目前金乌贼在许多海域已经绝迹[4-6]。为满足增殖放流和资源恢复的需求,我国从进入21世纪开始研究金乌贼繁殖技术并于2007年取得重要突破,金乌贼的增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其繁殖技术的突破,其增养殖产业迅猛发展,但对于该物种的病害研究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以青岛市黄岛区某育苗场人工繁育的金乌贼幼体所发生的大规模坏死病为例,从病原学、病理学、病原菌的传染途径分析及药物筛选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阐述了该疾病发生的原因,组织病理变化及针对此疾病病原菌的防控药物筛选。旨在为我国金乌贼病害防控及增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所得结果如下:1、金乌贼幼体弧菌性坏死病的病原病理学研究该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金乌贼幼体体色发黑,不摄食,生长缓慢;体表、肌肉、口腕、触腕及内脏团大面积溃烂,其死亡率高达90%;组织病理学显示:患病金乌贼的皮肤色素细胞崩解、肌肉肌丝断裂、鳃丝结构崩解、肝脏大量细胞坏死脱落、肠道上皮细胞微绒毛脱落和消失。超微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患病金乌贼的肝脏、肠道、鳃丝出现了细胞核肿胀、细胞异常、部分细胞结构溶解消失等不同程度的病变。自患病金乌贼幼体内分离出3株优势菌(SE-A、SE-B和SE-C),人工感染实验证实,SE-A无致病性,SE-B、SE-C为该病的致病菌株。利用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16S rDNA)鉴定SE-B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SE-C为塔氏弧菌(Vibrio tubiashii)。根据该病的病症和病原特点,将该疾病命名为“乌贼弧菌性坏死病”。2、病原菌的来源分析及其相关毒力基因的检测通过对患病金乌贼幼体、育苗系统用水和生物饵料—糠虾进行细菌的来源、分布、优势度和菌株对比以期解析病原传播途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糠虾中携带大量细菌且从该样品中共分离到3株优势菌(KX-A、KX-B和KX-C),自育苗池进水口水样和育苗池水样分别分离到1株优势菌(W1-A和W2-A)。根据相关优势菌的形态、生理生化、16S rDNA鉴定结果可知KX-A为罗尼氏弧菌(Vibrio shilonii),KX-B、W1-A和W2-A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KX-C为塔氏弧菌(Vibrio tubiashii)。同时结合育苗管理技术工艺并对比育苗系统中各位点、各环节中细菌和弧菌数量以及优势菌株鉴定结果,证明“乌贼弧菌性坏死病”的2株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是由糠虾携带进入育苗系统。对2株病原菌—溶藻弧菌和塔氏弧菌的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可能携带的11种毒力基因中检测出与溶血毒素相关的基因tlh和tdh以及与毒力贡献相关的基因ompW、FlaA和Collagenase。塔氏弧菌中检测出与溶血素毒力基因相关的vthA,相关检测结果将为解析病原致病机理提供基础数据。3、抗菌药物对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以“乌贼弧菌性坏死病”的2株病原菌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抗菌药物和中草药的筛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溶藻弧菌对强力霉素和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具有耐药性;塔氏弧菌对氟苯尼考和罗美沙星等敏感,对新霉素、链霉素、克拉霉素等具有耐药性。体外抑菌实验显示,氟苯尼考的抑菌效果最好,对溶藻弧菌和塔氏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56μg/mL和3.13μ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3.13μg/mL和6.25μg/mL。利用管碟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15味单方中草药对金乌贼幼体弧菌性坏死病病原菌的体外抑菌实验显示,乌梅、五倍子、黄连和大黄4种中草药对2株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将4种优选中草药按不同比例组成16种复方中草药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显示复方中草药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单方中草药,平均抑菌圈直径最大为23.79 mm,最小抑菌浓度降低到1.17 mg/mL。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筛选出2种中草药复方,乌梅:黄连:大黄:五倍子以4:1:4:6比例混合可作为2株病原菌抑菌药物的首选复方组合,对2株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59 mg/mL;乌梅:黄连:大黄:五倍子以3:3:2:2比例混合可作为2株病原菌杀菌药物的首选复方组合,对2株病原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为0.63 mg/mL。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金乌贼幼体弧菌性坏死病的病原病理学,病原菌的来源分析及抗生素和中草药的筛选,为我国金乌贼的疾病防控、增养殖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同时,筛选出针对该病病原的专用低毒、高效中草药配方,为开发相应的中草药制剂,保障食品绿色安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背景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主要致死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及身心健康。对于肿瘤的治疗来说,抗癌药物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所以越来越多的新的化疗药物也纷至沓来。
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作为对虾养殖中存在的代表性病原之一,一直受到全球对虾养殖产业的广泛关注,但其致病分子机制却未明确。本文以2016-2017年
研究背景刑事侦查中,判定案发现场收集的可疑生物斑的组织来源,为犯罪现场重建、案件事实查明提供重要线索。近年来基于mRNA/microRNA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被广泛探索,研究证实其
油菜是我国第五大农作物类型,同时也是仅次于大豆油和棕榈油的世界第三大油料作物。冬油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我国油菜总量的90%以上,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两湖平原是主产区之一。近年来,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不断推进,该地区市场经济和城市化水平得以快速发展,同时伴随着耕地的显著减少、农作物种植频率下降以及种植结构的剧烈变化。准确、及时地掌握冬油菜的种植分布和时空格局变化,对农业产量估测、作物结构调
由于石油资源的不断枯竭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传统燃油汽车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电动汽车因其清洁无污染、能量转换效率高等特性受到了人类关注,成为了大众出行交通方式的首选。而永磁同步电机作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首选电机,传统的PMSM调速系统存在响应速度慢、抗扰能力差等缺点,会使驾驶体验大打折扣甚至给乘车人员带来安全隐患。本文在基于弱磁控制策略的基础上,主要针对电动汽车用PMSM调速系统进行研究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抗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IHH4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观察其分化增值情况,采用MTT法研究剂量为12.5μM、25μM、50μM、100μM、200μM白藜芦醇对IHH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确定半数抑制剂量IC50值;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色分析白藜芦醇作用后IHH4细胞形态学改变,判断细胞死亡类型;流式细胞术分析白藜芦醇对IHH4细胞凋亡的
直流电缆在运行过程中积累的空间电荷会影响电场的分布并造成局部场强畸变,甚至会诱发电树枝而导致绝缘击穿。为了深入研究高压直流电缆内部空间电荷的传输特性,并探究纳米复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90后”已然成为未来5年的新增消费主体。同时,受西方文化冲击与融合的影响,城市主流家庭引进的西式整体厨房难以满足中国家庭的厨房生活与习惯、年轻人对厨房个性化功能的追求以及厨房设备的更换等问题。项目融合设计学、用户研究、社会学以及价值哲学等多学科理论,综合运用文献阅读研究、问卷调查与访谈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对“90后”的特征、饮食趋势、烹饪方式、功能需求、厨房产品要素分析、模块
电力变压器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其绝缘故障主要是由变压器内部油纸绝缘体系的老化所致。开展运行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老化状态的评估,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减少
近年来,世界汽车工业得到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使得电动汽车引起了社会的较大关注,成为很多学者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电动汽车是以电代替传统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