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国家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部分地区治安低下等原因导致手外伤发生率一直较高,而手外伤中肌腱损伤比例较大。肌腱修复的过程中伴随着肌腱与腱周组织粘连,而肌腱粘连的形成严重影响着手功能康复。肌腱粘连作为手外科的棘手问题之一,越来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研究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温敏性壳聚糖凝胶预防肌腱粘连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60侧),标签编号后,随机分成A、B、C三组,三组中再根据术后观察时间3周、6周各分为2个小组,每组5只大白兔。在大白兔的双侧后足底第2趾的近节趾骨做一线形切口,长约2cm,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逐层分离至腱鞘,切开腱鞘,于腱鞘切口处挑出1条趾深屈肌腱及2条趾浅屈肌腱,用尖刀横行完全切断趾深屈肌腱和趾浅屈肌腱。用50肌腱缝合线采用Kessler法缝合趾深屈肌断端,2条趾浅屈肌断端不予处理,形成趾深屈肌腱切割断裂损伤模型。A组于伤口内注入温敏性壳聚糖凝胶0.2ml,B组于伤口内注入医用几丁糖凝胶0.2ml,C组于伤口内注入生理盐水0.2ml,缝合腱鞘和皮肤,石膏固定。术后3周、6周分别行大体解剖观察、行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定。研究结果1、大体解剖观察结果:各组实验白兔双足伤口均已Ⅰ期愈合,术后3、6周A组肌腱粘连程度均轻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生物力学测量:(1)近、远节趾间关节屈曲角度和:术后3周、6周A组肌腱的近、远节趾间关节屈曲角度和均大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滑动距离:术后3、6周A组和B组肌腱拉滑动距离比C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抗拉力强度:术后3周,C组肌腱吻合口抗拉力强度优于A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A、B组中分别有3条肌腱吻合口抗拉力强度大于20N,C组中分别有4条肌腱吻合口抗拉力强度大于20N, C组肌腱吻合口抗拉力强度优于A组、B组,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织学检查:术后3周,各组肌腱的桥接处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断端由新生的胶原纤维相连接,C组相对A、B组排列紊乱,组织之间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肌腱与周围组织有所粘连。术后3周A和B组肌腱成纤维细胞数明显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肌腱的胶原纤维含量差异亦有意义(P<0.01)。术后6周,各组成纤维细胞与胶原纤维均比术后3周时有所减少,A、B排列稍规则,细胞较成熟,断端胶原纤维的排列方向趋向于与肌腱纵轴平行,粘连减轻。C组细胞及胶原排列较A、B紊乱。3组肌腱的成纤维细胞数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间亦无统计学意义。C组的胶原含量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论1、温敏性壳聚糖凝胶能有效的抑制肌腱粘连且不影响肌腱愈合。2、温敏性壳聚糖凝胶在体内能完全被降解吸收,并且无过敏反应及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