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几十年间,中国经济实现显著腾飞,国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但与之相对应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精神层面的发展渐渐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同时,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党建存在薄弱环节带来的舆论困境、各种社会思潮引发的文化冲击,及国外忌惮中国崛起而对中国进行的唱衰与诋毁,受此影响,百姓开始迷茫困惑,社会问题加剧,舆论界众声喧哗。针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习近平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强调新闻舆论重要性,希冀新闻舆论引导、提升群众文化自信,使群众百姓认识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道路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1]。舆论环境的清朗、文化自信的坚定能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提供舆论保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自信背景下对习近平新闻舆论观及其践行特征进行研究。本文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和相关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廓清相关概念,辨析相互关系,并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思想、西方资本主义主要新闻工作思想进行梳理。第三部分根据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国内外现状,总结出习近平新闻舆论观形成的时代背景。第四部分为本文重点部分,以文本研究为主要方法,围绕新闻工作原则、指导方针、职责使命、创新发展、对外宣讲五方面对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基本内涵进行概括,一方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正确引导方向的指导方针以服务人民、服务大局,一方面强化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利用网络创新发展与依法监管、对外构建话语平台,让中国精神走出中国,走向国际。同时立足新闻舆论坚持党性原则与新闻自由、人民至上理念的统一,新闻工作队伍运用网络便利创新舆论引导新方式、厚植中华文化新内容,加强依法监管新闻舆论、构建对外话语平台的践行特征,以及习近平本人充分发挥领导人自身影响力引领新闻舆论新风尚,来总结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践行特征。第五部分扎根国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总结出习近平新闻舆论观的意义,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又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研究习近平新闻舆论观及其践行,不仅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体系,也将进一步巩固我国意识形态地位,提升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