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由D-葡萄糖醛酸(Glc UA)和N-乙酰氨基葡糖(Glc NAc)的双糖单位聚合而成的酸性黏多糖。由于其独特的流变学特性、生物相容性及非免疫原性,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和保健食品等领域。随着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2025年HA市值将达到154亿美元。目前,HA主要有两种生产方法,即动物组织提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发酵生产较传统提取法有产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由D-葡萄糖醛酸(Glc UA)和N-乙酰氨基葡糖(Glc NAc)的双糖单位聚合而成的酸性黏多糖。由于其独特的流变学特性、生物相容性及非免疫原性,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和保健食品等领域。随着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2025年HA市值将达到154亿美元。目前,HA主要有两种生产方法,即动物组织提取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发酵生产较传统提取法有产量不受动物原料资源限制、易于大规模生产和无动物来源的致病病毒感染的危险等优点,现已成为工业化生产HA的主要方式。在工业上,HA的常用生产菌株为兽疫链球菌和马链球菌,但同时产生透明质酸酶和链球菌溶血素,其中透明质酸酶会降低HA的产量,链球菌溶血素可引起溶血,其安全性上存有争议。因此,以安全的(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GRAS)微生物菌株为生产菌株发酵生产HA,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替代选择。此外,提高HA产量,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研究发酵法生产HA的永恒主题。本研究首先从猪鼻黏膜中筛选出一株GRAS透明质酸产生菌株;再对该菌株进行紫外线、超声波诱变,筛选得到HA高产突变株;然后对其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提高HA产量;最后,在10 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工艺放大研究,探究其在发酵罐中的发酵水平。其具体内容如下:1)透明质酸产生菌株的筛选及鉴定以新鲜猪鼻黏膜为样品,采用两步筛选策略,第一步是在血琼脂平板上进行菌落形态观察,得到10株具有HA产生菌株菌落特征的疑似菌株;第二步是用Bitter-Muir法进行特异性显色反应,筛选出一株透明质酸产生菌株Z1。结合其菌落形态学特征与16S r 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菌株Z1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velezensis Z1,Gen Bank登录号为MN599987,属于GRAS菌株。确定菌株Z1为目标菌株后,对其发酵液提纯,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进行结构表征,菌株Z1的发酵产物与HA标准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基本一致,~1H-NMR谱图也呈现出相近的化学位移值,证明其发酵产物为HA。当发酵时间为16 h时,菌株Z1的HA产量达到最大值为0.774 g/L;通过Laurent法,测得其相对分子量为2.22×10~5Da。2)透明质酸产生菌株的诱变选育以贝莱斯芽孢杆菌Z1为出发菌株,分别进行紫外线诱变与超声波诱变。考察两种诱变方式对菌株Z1致死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合的诱变方式,最终选育出产量较高、无溶血性且透明质酸酶阴性的突变株ZV1,HA产量均值为0.913 g/L,比出发菌株Z1提高了22.7%。突变株ZV1经过4次传代,HA产量稳定性良好,且为无溶血性与透明质酸酶阴性菌株,可作为下一步优化的出发菌株。3)发酵工艺的优化对诱变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突变株ZV1进行发酵工艺的优化。首先考察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HA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BBD)中心组合设计并进行响应面法分析,得到突变株ZV1最优发酵培养基成分:葡萄糖6.95 g/100m L,胰蛋白胨1.02 g/100m L,牛肉浸膏1.48 g/100m L,Mg SO4.7H2O0.15 g/100m L,KH2PO40.2 g/100m L;再进一步考察温度、摇床转速、装液量和p H值等发酵条件对HA产量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得到该突变株最佳发酵条件:p H值7.0,摇床转速150 r/min,温度35℃,装液量140 m L。在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与发酵条件下,突变株ZV1的HA产量最大可达到1.169 g/L,较优化前的HA产量提高了28.04%,较出发菌株Z1提高了51.03%。4)透明质酸发酵工艺放大研究利用10 L发酵罐对突变株ZV1进行发酵工艺放大研究。通过菌株的生长曲线与HA产量曲线的测定,确定菌体含量与HA产量呈部分相关联关系,并从16 h开始补料。然后,在控制p H值的同时,考察了初糖浓度对HA产量的影响,确定发酵罐发酵时初糖浓度为60 g/L。最后,结合最优摇瓶发酵的培养条件,在10 L发酵罐中通过指数流加补料进行发酵培养,当发酵时间为24 h时,菌体含量达到8.044 g/L,HA产量最高达1.357 g/L,相较于最优发酵工艺下的HA产量提高了16.08%。探究了其在发酵罐中的发酵水平,为下一步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人口的增长和工业的快速发展造成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而重金属离子是其中重要的污染物。Cr(Ⅵ)是水环境中的一项重要污染物,其有很强的的致畸和致癌作用。目前,用于水环境中重金属离子处理的方法大都价格昂贵,并且需要复杂的方法和设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结构多样并能可控合成的新型多孔材料,今年来在吸附领域得到很好的发展
抗生素的残留对于水产养殖系统和消费者人群的不利影响已引起全球的关注。我国是水产品的养殖和消费大国,而东部地区是其主要的水产养殖区之一。养殖池塘中若长期存在抗生素暴露,会影响养殖环境,造成水产品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造成人体暴露,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然而迄今我国东部地区养殖池塘中抗生素的残留特征并不明了,这不利于抗生素的监管和控制。因此,本研究系统地研究了淡水养殖环境中不同介质中抗生素的残留特征,包
草甘膦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较广,可通过地表径流、喷雾漂移等方式进入地表水,对水生生态系统存在潜在风险。目前,草甘膦水生生物毒性的研究对象主要为藻类、溞类、鱼类及大型甲壳类,草甘膦沉水植物毒性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沉水植物在维持湖泊清水稳态和改善养殖池塘水质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水域生态修复、园林造景和水产养殖等方面。其中,苦草在我国南北各省份均有分布,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良好的
抗菌肽(AMPs),一种小分子多肽,其N端含有Pro。水产类来源的生物生活环境复杂,易遭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染,并且它们本身没有特异性免疫功能,因此天然免疫是它们抵抗来自病原微生物的侵害的重要途径。微生物侵染宿主后,宿主会启动天然免疫,从而为宿主启动获得性免疫提供充足的时间。c型溶菌酶、防御素均属于水产类动物体液免疫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等功效。目前,抗生素和防腐剂起着重大作用,特别是在水
1.以青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对青鱼干制过程(0、2、4、8、12 h)中水分含量、硬度、色泽、微观结构、氨基态氮含量、呈味核苷酸、游离氨基酸和味精当量及TAV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制时间的延长,硬度和黄度值(b*)均增大,真空干燥能有效降低产品硬度的变化。白度值(W)、氨基态氮含量、呈味核苷酸、游离氨基酸和味精当量在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热风干燥过程中,青鱼的蛋白质和脂肪等物
随着我国河豚购销政策的有限解禁,养殖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的产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销售对象也由出口日韩逐渐转向国内。在河豚鱼片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鱼骨等副产物,目前未得到有效利用。暗纹东方鲀最适宜加工白汁河豚鱼汤,将鱼煎炸后经熬煮制备乳白浓汤,味道鲜美,滋味醇厚,深受消费者喜欢。目前河豚鱼汤仅能在专门的烹饪店进行品尝,不同门店风味差别较大。本文以暗纹东方鲀鱼汤为研究
<正> (一)消渴消渴者,老年人之常见病也。患是疾者,多饮多食又多尿,形容每多消瘦。推究该病起因,大都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久而久之,引起肺燥、胃热、肾虚,而其中肾阴亏又为本病之关键所在。正如清代名医叶天士所云:"渴饮频饥,
槲皮素是一种多羟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但由于其水溶性差,限制其应用。为了提高其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本文研究了槲皮素微乳的制备工艺,采用天然乳化剂银耳多糖来降低合成乳化剂的使用量,所形成的微乳体系较为稳定。但液体微乳在应用中存在诸多限制,所以,将含银耳多糖的槲皮素微乳用Si O2进行固化,以提高患者的适应性,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首先,建立槲皮素体外检测、分析方法,该方法
本文以南美白对虾为研究对象,先基于多品质指标优化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南美白对虾工艺,其次对干燥过程中南美白对虾的挥发性物质与滋味变化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探究了丁香精油-EVOH活性包装材料对干制南美白对虾贮藏品质的影响。(1)以南美白对虾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使用正交试验以加权法的方式分析微波干燥功率、微波干燥时间与热风干燥时间三因素对干制南美白对虾品质(水分含量、水分活度、色泽、复水率以
近年来,建材行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水泥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严重,企业力求生产技术突破的同时发生风险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在企业对生产经营风险处理的过程中,如果一些风险不加以重视,则会对企业的财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的发生对企业财务影响就变得及其重要。本文以Y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产流程分析法、文献阅读法和实际调查法,将Y公司的水泥生产经营流程进行细分,从而找出Y公司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