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士婚礼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a5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士”之婚礼,士婚礼是人文理念升腾后的一种特殊的婚礼形式。士婚礼起源自走访婚,大抵形成于周公制礼作乐,广泛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仪式保存于今本《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迄今,学界内专门探讨周代士婚礼的著作极少,更忽略了对“士”的地位及意义的分析。据《仪礼·士昏礼》记载,古代士娶妻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项主要仪节,俗称“六礼”。“六礼”不是杂乱无章的行为,具有程式化和标准化的特点。每一项仪节都有其意义所在,纳采礼与请期礼重在表达双方家庭对彼此的尊重与重视;问名礼强调周人对血统的重视;纳吉礼彰显周代人们对占卜的重视;纳征礼则凸显周人重礼轻财的特点;作为核心的亲迎礼通过复杂的仪节、规范的举止,循序渐进地表达着男女双方不断熟悉、不断融合的过程。除此之外,谒舅姑与庙见是新娘真正融入夫家,被夫家承认身份的重要仪节,也是研究士婚礼必不可少的内容。礼仪是礼义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化民成俗的主要途径。士婚礼通过繁琐但短暂的婚礼仪式,让参与者以及观礼者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仪节背后的礼义,包括男女有别、夫义妇顺的相处之道,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伦理秩序,还有慎终追远、尊祖敬宗的传统美德。周代婚姻礼仪通过“观之以礼乐”的形式将这些伦理内涵内化于民众之心,影响其日后的生活。研究和了解士婚礼,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婚礼,有利于普及传统婚礼文化,塑造当代人正确的婚姻观,培养其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感和安全感;同时还有利于发掘“士人”阶层在婚礼文化方面所起的引领作用,突出其重要地位,对解决当下婚姻问题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积极谋求教育的新发展。我国新课改实施的目的是重塑当前的教育文化,以适应社会文化转型的需要,而教育文化重塑的关键是“人”的转型,要求教师从思想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与认识,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信念成了关键所在。随着HPM对我国数学教育影响的不断深入,HPM理念已经得到广大师范院校的重视,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史仍处于“高评价、低应用”的境地。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阶段,英语阅读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学会阅读不仅是语言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影响其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英语新课程改革以来,英语阅读教学逐渐从机械阅读训练转移到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为重点、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上面来。然而,在很多小学的英语阅读教学中,都存在诸如阅读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如何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
听说读写是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相较于其他技能,口语表达所受重视程度相对较小,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机会较少并且口语练习的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通过跟读或模仿录音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口语水平不容乐观。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潍坊市从2019年开始将英语口语水平测试纳入中考,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已成为人人唾手可得的工具,并且各种英语学习的软件层
由于半马尔可夫跳变神经网络能够更好地对物理系统进行建模和描述而备受关注,包括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已被广泛用于垂直起降直升机,DNA分析和直流电动机控制.关于半马尔可夫跳变神经网络的许多重要研究已经有大量报道,例如稳定性分析,扩展的非脆弱耗散估计和控制设计.另一方面,与过去的点对点系统不同,当前的网络控制系统是通过网络连接的组件实现的.以周期性方式执行的时间触发控制会导致计算复杂度增加,通信资源浪费以
社区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重任,还承担着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使命。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需求的升级、专业知识的革新以及智能工具对人力的替代等一系列新挑战,社区教育教师需要因时而动,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特质,重新审视自我,以更加契合智能时代的发展需求。本研究首先阐释社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然后结合他国对社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以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壮大,信息大爆炸时代已然来临,现有的网络信息平台数据冗杂、充斥着各种广告或虚假信息,快速、精确地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效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利用自动文本摘要技术,帮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最有价值的可信信息成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自动文本摘要技术分为三类:抽取式摘要技术、生成式摘要技术和将两者相结合的抽取生成式摘要技术。基于统计或规则的抽取式
明代理学,虽然是宋代理学的延续,但是在延续过程中,却有着极大的发展。明代初期的理学,上承元代朱陆调合的思想,下启明代中期的王学,在整个明代理学发展史上具有起承转合的重要意义。曹端是明代初期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理气关系等方面委婉地提出了与朱熹不同的看法,并对河东学派的建立产生直接影响。曹端不尚空谈,更注重将儒学伦理观念转换为广泛的儒学实践,尤其在家庭治理方面形成了丰富的思想,取得了丰硕的实
周代育儿活动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育儿活动中所育对象的儿童,是家庭绵延的基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希望。育儿问题既包含了周人的子嗣观、求子活动,也包含了家庭的养育和社会对儿童的抚育。因此,育儿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了周代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周代育儿活动的展开,是以周人多子多福为主的子嗣观为前提的,周代的子嗣观也体现了周人的育儿期待。周人以传宗接代为目的的多子多福的子嗣观,一
当前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国内对历史课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也异彩纷呈,很多教学模式在历史新授课中应用较广。但当前历史讲评课课堂中,仍存在教师从头讲到尾、忽视学生主体等一言堂问题,在高考重压之下,历史课讲评中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训练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亟待通过教学改革,特别是研究教学模式在历史讲评课中的应用,切实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互动探究等方式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转变历史讲评课传统模
当今中国儒学的发展呈现出诸多面向,“政治儒学”是其中一支。“政治儒学”理论与康有为思想研究相结合,产生了“新康有为主义”。因此“新康有为主义”是在“政治儒学”理论范畴下展开的,着重研究康有为的政教制度改革和经学思想,号称“突破新文化运动以来所形成的思想前提和理论格局”,(1)鼓吹构建所谓的儒家式的现代中国历史叙事结构,和以康有为为现代新儒学开端的新道统说。“新康有为主义”违背史实,奉承康有为为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