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抑郁症状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明确老年人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并识别其影响因素是开展老年人抑郁症状预防工作的基础。本研究利用我国8个长寿地区数据探究长寿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流行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路径关系,不仅可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也为日后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CLHLS),调查现场为中国老年学会评选认定的中国8个长寿地区,排除抑郁调查信息缺失个体后共纳入2180名调查对象。调查问卷主要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慢性病患病情况、功能状态、亲友和社会支持、体格检查指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信息。本研究通过包含10个条目的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抑郁量表判别老年人是否有抑郁症状。描述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并构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在单因素分析中,利用c~2检验分别比较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和无抑郁症状的老年人社会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慢性病患病情况、功能状态、亲友和社会支持,利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老年人体格检查指标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在有无抑郁症状组间的差异,将有差异的因素(P<0.10)通过“向前逐步回归法”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在多因素分析中,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该因素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在logistic回归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报道构建老年人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包括假设模型构建、模型估计、模型评估和模型修正四个步骤。本研究分别以老年人社会支持、亲友支持和日常活动为外生潜变量,以睡眠时间、焦虑障碍、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症状为内生观测变量构建假设模型1;以慢性病为内生潜变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为外生观测变量,以抑郁症状为内生观测变量构建假设模型2。模型估计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使用c~2值、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残差均方根(RMR)、标化残差均方根(SRMR)、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评估模型与数据的适配程度。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模型修正,以探索满足适配要求的最佳模型。结果:(1)我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5.0%,男性和女性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1.5%和18.5%。各年龄段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存在差异,其中80~89岁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最高为20.6%,65~79岁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最低为9.2%,90~99岁老年人和100岁及以上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9.3%和15.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老年人有过教育经历(OR=0.660,95%CI:0.463~0.941)、锻炼身体(OR=0.444,95%CI:0.274~0.719)、享受社区服务(OR=0.707,95%CI:0.518~0.966)抑郁症状检出率较低。老年人年龄越大(OR=1.023,95%CI:1.006~1.041)、生活满意度低(OR=3.483,95%CI:2.507~4.839)、睡眠不足(OR=1.934,95%CI:1.415~2.643)、有焦虑障碍(OR=17.720,95%CI:6.303~49.816)、患呼吸系统疾病(OR=1.702,95%CI:1.052~2.755)、患胃肠溃疡(OR=2.662,95%CI:1.337~5.303)、患2型糖尿病(OR=1.557,95%CI:1.003~2.418)、经济条件差(OR=2.809,95%CI:1.610~4.903)抑郁症状检出率高。本研究还发现实验室检测指标SOD(OR=1.014,95%CI:1.003~1.024)和MDA(OR=1.026,95%CI:1.001~1.052)与老年人抑郁症状存在关联关系。(3)结构方程模型1结果显示,老年人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既可产生直接效应也可产生间接效应。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的直接效应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8,社会支持通过睡眠时间、焦虑障碍和生活满意度间接影响抑郁症状,间接效应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9,其中社会支持通过睡眠时间对抑郁症状作用的间接效应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6,社会支持通过焦虑障碍对抑郁症状作用的间接效应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9,社会支持通过生活满意度对抑郁症状作用的间接效应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4。老年人日常活动参与对抑郁症状无直接效应,日常活动通过睡眠时间对抑郁症状作用的间接效应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6,日常活动通过焦虑障碍对抑郁症状作用的间接效应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7,日常活动通过生活满意度对抑郁症状作用的间接效应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1。(4)结构方程模型2结果显示老年人慢性病对抑郁症状有直接效应,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7。老年人SOD和MDA通过慢性病对老年人抑郁症状有间接效应,其中SOD通过慢性病对抑郁症状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7,MDA通过慢性病对抑郁症状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0。结论:(1)我国8个长寿地区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普通地区。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也存在差异,其中80~89岁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最高,65~79岁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最低。(2)老年人有过教育经历、经常锻炼身体、能够享受社区服务抑郁症状风险较低。老年人年龄越大、生活满意度低、睡眠不足、存在焦虑障碍、患呼吸系统疾病、患胃肠溃疡、患2型糖尿病、经济条件差抑郁症状风险更高。本研究还发现研究对象血清中SOD和MDA含量越高,老年人抑郁症状风险越高。(3)老年人社会支持对抑郁症状有直接负向影响和间接负向影响,日常活动参与对抑郁症状有间接负向影响。老年人睡眠时间、焦虑障碍和生活满意度对抑郁症状有直接影响,其中睡眠时间和生活满意度对抑郁症状有负向直接影响,焦虑障碍对抑郁症状有直接正向影响。(4)老年人患有特定慢性病对抑郁症状有直接正向影响,同时这些特定慢性病作为重要的中介变量调节SOD和MDA对抑郁症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