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调气扶阳腹针疗法与常规针刺法对中风后便秘的影响,评价调气扶阳腹针疗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01月至2015年01月期间厦门市中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的60例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调气扶阳腹针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针刺法治疗。每日治疗1次,14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分别观察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情况的变化。最后的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P<0.05被认为是检验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比较,其差异有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比较,其差异有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了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临床症状方面均有效,但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各单项症状积分比较,其差异有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及对照组对各临床症状的治疗上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各单项症状积分的比较,在排便速度、粪便性状及排便难度三项上有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排便速度、粪便性状及排便难度方面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症状积分比较,其差异有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愈显率为60.00%,对照组的愈显率为33.33%,治疗组及对照组愈显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调气扶阳腹针组和对照组在中医症候的治疗上均有较好效果,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调气扶阳腹针组在愈显率方面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30人,痊愈7人,显效13人,有效6人,无效4人;对照组30人,痊愈3人,显效9人,有效10人,无效8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6%,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愈显率为40%,治疗组愈显率为66.66%,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调气扶阳腹针疗法和常规针刺法在中风后便秘治疗上均有较好疗效,但调气扶阳腹针组在愈显率方面更具优势。结论调气扶阳腹针疗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症状及中医症候疗效方面相对常规针刺疗法均有较好效果,但调气扶阳腹针疗法在愈显率方面相对常规针刺疗法具有一定的优势,说明了调气扶阳腹针疗法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一种有效的、可靠的治疗方法,并且调气扶阳腹针还是可以成为临床上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一种简便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