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弧声信号特征MIG焊熔透状态模式识别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gjtd44q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弧声作为焊接过程伴生物之一,并不为人们所希望,却又无法避免,其本质是频率介于20~20kHz之间的气载振动信号。实际上,有经验的焊工凭借耳听并结合个人经验就可以大致判断焊缝成形质量以及焊接过程的稳定性。由此可见,电弧声中必然蕴藏着焊接过程中相关状态变化的信息。本文主要针对焊接过程熔透状态的模式识别,以MIG焊平板对接射流过渡过程电弧声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探寻了电弧声与熔透状态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抽取和量化了可表征熔透状态的电弧声信号特征,构造其联合特征向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进行特征空间的降维压缩。利用BP、RBF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模型,建立了电弧声与熔透状态间的映射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利用电弧声信号进行焊接过程熔透状态的分类识别是可行的。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在已有数采硬件平台基础上,基于图形化虚拟仪器编程语言LabVIEW,通过封装功能模块及调用硬件驱动的动态链接程序,开发了一套采用中断触发方式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存盘,集用户身份验证、实验参数记录、采集参数配置、历史波形回显、信号降噪和特征提取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利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和小波分析(WT)等多种信号分析方法对电弧声信号与焊接过程熔透状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试图从信号分析角度丰富对焊接过程的认识。分析表明,采用db04小波对电弧声进行4层小波降噪,在保证信号不失真的前提下,可有效消除夹杂在原信号中的高频噪声;电弧声的功率谱主要分布在7.5kHz以下范围内,波形包络相对集中,其中1.5kHz~4.5kHz频率段信号能量的变化可以准确地反映出焊接过程熔透状态的改变。由此看来,电弧声与焊接过程熔透状态密切相关,并给出了其能量和频谱特性随熔透状态变化的解释。借助于短时加窗技术,分别从时域、频域、倒谱域和几何域提取电弧声特征,包括信号短时能量E_n、短时平均幅度M_n、短时平均过零率Z_n、短时零能比ZER_n、短时功率谱P_n、线性预测(LP)系数{a_i}、峰度系数KU、标准Mel频率倒谱系数(MFCC)及其一阶差分△MFCC、二阶差分△△MFCC。综合小波包频带能量特征E5 k,构建了电弧声信号的60维联合特征向量A_T,并对其进行PCA分析,克服了特征参数之间的多重相关性,实现了原始特征空间的降维处理。以PCA降维后的10维电弧声联合特征为输入向量和熔透状态(未熔透、稍微熔透、熔透、稍微过熔透和过熔透)为目标输出,通过构造训练、测试样本集,分别建立了电弧声到熔透状态的BP和RBF神经网络映射模型,实现了对MIG焊接过程熔透状态的识别与分类。
其他文献
<正>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性健康问题,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30%[1-2]。心血管疾病不能靠一种或几种药物根治,需包括手术及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在内的综合治疗
  本文介绍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所用的各种直流避雷器的作用,特别是±800kV直流换流站内典型的避雷器保护方案,以及几种关键的直流避雷器如高压端阀避雷器(V1)、高能中性
滚动轴承作为一个基础零部件,它的运转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工作的稳定。能够及时较为准确的定位轴承故障部位同时诊断故障严重程度对于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确保人员安全起
目的比较两种便盆的使用对下肢烧伤患者自体微粒皮植皮区的影响。方法将24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观察组采用气垫式便盆,对照组使用传统塑料便盆,比较两组
穿心莲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功效,为临床常用药,是抗病毒的首选药物之一,有“中药抗菌素”之称。穿心莲种植过程中,经常受到田
在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海水淡化成为解决淡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海水淡化是消耗大量常规能源,不仅加剧石化资源紧缺,而且排放出大量氮氧化合物、温室气体等污染物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在数量上和融资规模上均呈现持续、快速的上升态势。当前,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拟上市企业信息披露不规范、缺乏境外市场的选择经验、对境外
在图像文化氛围中,纯文学作家的前行之路布满了荆棘,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一些小说与电影的互动却如火如荼的上演。二者互动的直接体现——小说改编为电影,逐渐成为一个重要
目的编制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行为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根据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的《糖尿病足国际临床共识》的足部护理行为建议,比对相关评估工具中的条目描述,编制糖尿
WFIKKN2可能通过与生长分化因子8(GDF8)和生长分化因子11(GDF11)的相互作用在肌肉生长发育中起调控作用。虽然WFIKKN2于2001年在人上首次被发现,但到目前为止,其蛋白质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