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ofu0q84313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NV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脏病学界仍待攻克的世界性难题。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为正常人群的5-7倍,而且房颤引起的卒中后果更为严重,是房颤致残致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房颤同时有血栓栓塞风险的高危患者应积极进行抗凝治疗。本研究评价达比加群酯对NVAF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2006年4月~2007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5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中高危患者(房颤诊断依据2006年ACC/AHA房颤指南的标准。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提供,规格:110mg/150mg)34例,患者服用固定剂量的达比加群酯110mg或150mg,日二次;华法林组(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提供,规格:1mg/3mg)17例,根据患者INR水平调整华法林剂量,使INR维持于2.0~3.0。采用电话定期随访和预约门诊随访。 结果: 共收入51名患者,达比加群酯组34人,其中11例患者因为达比加群酯的不良反应或者因为心理负担重而停药;华法林17例,其中3例因为药物不良反应或依从性差而停药。华法林平均用量为2.37±0.84mg/d,INR在2.0~3.0时间平均为59.7%。达比加群酯组患者服用固定剂量的达比加群酯(110mg,bid或150mg,bid)。达比加群酯组患者发生卒中2例,死亡2例;华法林组患者发生卒中2例,死亡1例,发生TIA1例;2组患者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但每组有3例出现小出血。效。 结论: 达比加群酯对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卒中和体循环栓塞事件安全.
其他文献
目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CHD是多因素致病性疾病,各种危险因素在CHD的发生
本研究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51例原发性心脏心包肿瘤的MRI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肿瘤的MRI表现,以探讨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监测2015年新生儿轮状病毒(rotavirus,RV)感染情况及流行基因型特征,分析1996-2015年20年间新生儿RV主要流行株的基因变化,探索其起源与流行,为新生儿RV的感染防治打下
目的:检测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及两种药物对临床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能力,并比较其防耐药突变的能力;在分子水平上初步探讨万古霉素耐药突变株药物敏感性下降的可能机制。方法:严格按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院(CLSI)推荐的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10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其中MRSA 85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