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CHD是多因素致病性疾病,各种危险因素在CH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肥胖特别是以腹部内脏脂肪过多造成的中心性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又促使发生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糖代谢受损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增加,这些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腰臀围比(waist to hip ratio, WHR)和腰身指数(waist to height ratio, WHtR)是常用的肥胖评定指标。然而CHD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BMI处于正常范围(BMI<25),这部分患者易被临床所忽视。近年来对肥胖研究的重点已转移到人体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 AT)分布上,而不在总的肥胖程度上,CT技术提供了一种更直接的测量手段,它能对人体肥胖、全身AT体积,尤其是区域AT如皮下或内脏脂肪等进行准确定量。肥胖作为CHD的危险因素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能更准确反映中心性肥胖的腹部脂肪分布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国内外报道较少。本课题通过对经CT测量腹部的内脏脂肪(visceral adipose tissue, VAT)与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SAT)比值(V/s)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的研究,探讨V/s是否可作为预测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的参考指标,为临床早期干预控制疾病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08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拟诊为CHD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行上腹部CT检查的患者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所有患者符合相应的入选标准。入选病例于空腹状态下行腹部CT检查,采用Judkins法行冠脉造影,冠脉内径狭窄<50%为非冠脉狭窄组(1组);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中任何1支内径狭窄≥50%者定为冠脉狭窄组(2组)。冠脉狭窄患者按病变累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脉的支数(显著累及左主干计为2支),分为单支病变组(2a组)和多支病变组(2b组)。按Gensini法行冠状动脉狭窄计分。测量计算BMI、WC、WHR、WHtR及V/s,分别按以下标准进行分组,计算并比较各组间冠脉狭窄发生率以及各参数诊断CHD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组标准V/s(>0.6及≤0.6)、BMI(>25kg/m2及≤25 kg/m2)、WC(男性>90cm、女性>85cm及男性≤90cm、女性≤85cm)、WHR(男性>0.92、女性>0.81及男性≤0.92、女性≤0.81)及WHtR(>0.5及≤0.5)。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WHR、WHtR、WC、年龄、V/s各参数与冠脉狭窄的关系,应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以上各参数与冠脉狭窄计分的关系,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组与2组两组之间BMI、W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年龄、WHR、WHtR、V/s显著高于1组(P<0.05),2a组V/s极显著高于1组(P<0.001),余未见显著差异(P>0.05);2b组与1组之间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WC、WHR、WHtR、V/s显著高于1组(P<0.05),V/s统计学差异最显著(P<0.001);计算比较冠脉狭窄发生率,以V/s、WHR及WHtR分组冠脉狭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以V/s分组冠脉狭窄发生率的差异更显著(P<0.01),而以BMI、WC分组冠脉狭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以是否为冠脉狭窄为因变量,以年龄、BMI、WC、WHR、WHtR及V/s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V/s是影响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而年龄、BMI、WC、WHR、WHtR因素在P>0.05水平未能进入模型;以冠脉狭窄计分为因变量,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发现V/s、WHtR与冠脉狭窄计分有线性回归关系,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655、0.195(P<0.001, P=0.043),余未显示有线性回归关系,提示以上因素中V/s对冠脉狭窄程度的影响最大;以冠脉造影结果诊断为冠心病和非冠心病,评价BMI、WC、WHR、WHtR及V/s各参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V/s>0.6为标准诊断冠心病,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7.37%、86.34%。结论:冠脉狭窄组较非狭窄组V/s显著升高,且多支病变组升高最明显,提示冠心病患者V/s升高;以V/s、WHR及WHtR分组冠脉狭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V/s是影响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V/s对冠脉狭窄程度的影响最大,提示对于冠心病的预测,CT腹部脂肪测量的V/s优于BMI、WC、WHR、WHtR等肥胖指标;若以V/s>0.6为标准诊断冠心病,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且漏诊率及误诊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