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审制度价值论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陪审是一项古老的制度,最初源自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现代陪审制度起源于英国,在英美法系国家表现为陪审团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为参审制,在中国则表现为人民陪审员制度。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正式确立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它在创造了短暂的辉煌之后,却呈现出明显的衰微之势,以至于有学者提出人民陪审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名存实亡,应该废除之。由此,引发了国内法学界和司法界关于人民陪审制度存废问题的广泛而激烈的论争。笔者认为,如果要给法院审判是否仍有必要实行陪审制下一个准确的结论,必须要从陪审制的价值谈起。“法的价值是立法的思想先导,严格意义的立法活动都是在一定法的价值观指导之下的国家行为。这一行为的动因、意图、目标都无不由一定的价值需要所决定并为这一价值需要服务”。陪审制属于司法制度之一种,应当从其对主体的效用性——即价值论谈起。本文内容上,首先对法的价值及其体系进行了简要论述,由此引出对陪审制度价值的论述。接着文章对陪审制度及其价值相关概念进行了的介绍,以确立对陪审制价值进行研究的基础,为下面的具体论述做好铺垫。然后,笔者在对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相关内容解读的基础上,着重陪审制的目的价值进行细致的阐述:价值分别是民主、权力制约、公正,本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最后,笔者从可行性的角度分析在我国坚持人民陪审制度的重要性与合理性,并提出完善意见,以表达笔者认为应当坚持实行人民陪审制的观点。本文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路线,由介绍普遍意义上陪审制度起,到重点介绍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和制度完善。文章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等论证方法,通过具体论述人民陪审制的价值,旨在说明陪审制对我国审判制度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作用,为坚持和完善人民陪审制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中国有28个人口较少民族,占中国56个民族的半数,而且这28个民族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多样的传统文化也是构建中国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所不可或缺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日益增多,农村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空巢家庭中,空巢老人生存状况与养老问题面临诸多困境,老年人生存质量和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
非全日制劳动一词是从英文part-time job翻译而来,与之相对应的是full-time job即全日制劳动。非全日制劳动形式在全球各地发展的时间很长,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是各国灵活就
随着我国教育领域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过于落后,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乏味,都无法适用教育改革的要求。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近些年来一直在进行改革创新,
期刊
本文是一个关于都市民俗学的田野研究个案,落脚到城市社区。具体来说,本文以运河伊斯兰文化为大背景,以民俗学的“生活世界”为研究范式,遵循刘铁梁的民俗学“感受之学”系列理念
今年5月以来,我利用扶贫和援疆活动、节假和工作之余,间断性地拍摄了天津、江苏、皖南、豫中、秦巴山区和南疆,由渤海湾横穿至帕米尔高原,影像既反映了现代大都市、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地区、西部贫困地区,也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从一个角度呈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截面。拍摄中,我在不断地体味生活,反观自我,思考摄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