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探求跟骨骨折后其解剖学参数的改变(跟骨的关节面、跟骨的高度及宽度、内外翻角、Bohler角及Gissane角)与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各因素在跟骨骨折治疗效果中的主次关系,以便在治疗跟骨骨折时能更好的把握跟骨复位的标准,分清治疗主次,指导临床治疗。同时利用已探求出的具体关系来分析跟骨骨折的预后,根据治疗后各跟骨参数的数值预测治疗效果,及时对未来治疗效果欠佳及可能发生严重后遗症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并最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分析中药对于跟骨骨折治疗后的最终疗效评分及缓解疼痛方面的影响,探讨跟骨骨折后运用中药提高跟骨骨折整体疗效的理论依据及优势所在。方法研究所选病例为2008年9月至2011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进行治疗并完成随访的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共55例60足。其中男43例48足,女12例12足,左足37例,右足23例。年龄范围:19~60岁,平均43岁。入院后行跟骨侧轴位X线摄片,测量跟骨的关节面、跟骨的高度及宽度、内外翻角、Bohler角及Gissane角各项解剖学参数,根据患者骨折具体情况行非手术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并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即刻及治疗后一月再次测量上述解剖学参数。治疗6-9月后随访,按照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跟骨功能评分及VAS疼痛评分。最后将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的观察项目、测量数据及评分结果统一输入电脑贮存,用大型统计软件包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结果1.本组患者共有60足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月~9月,平均7月。其中采取手术治疗的有40足,非手术治疗的有20足。治疗过程中配合中药治疗的有39例,21例未服用中药。治疗后AOFAS疗效评分平均为81.55分,其中优10例,良39例,中11例,差0例,优良率80.1%。VAS评分中,平均为2.03分,其中优39例,良21例,中、差0例,优良率100%。2.在选择的六项解剖学参数中,对AOFAS疗效评分贡献有统计学影响意义的是治疗前关节面塌陷程度,治疗后关节面塌陷、Bohler角及Gissane角,治疗后一月的关节面塌陷及Bohler角,其中关节面塌陷程度影响最大,其与疗效评分成负相关,Bohler角及Gissane角与疗效评分呈正相关。3.中药组与非中药组两组在年龄、侧别、性别及Sanders分型等构成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此前提下比较中药组与非中药组在疗效评分及VAS评分的差异情况,结果显示:两者AOFAS评分及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影响跟骨关节内骨折预后的众因素中,关节面的塌陷与Bohler角影响最大。关节面的塌陷与Bohler角可作为判断跟骨骨折预后的主要指标。Gissane角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不恒定,需进一步验证。2.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中,未发现中药治疗可明显影响AOFAS疗效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可能需在加快肿胀消退时间及减少伤口并发症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