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小儿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与效应部位靶控输注复
合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比较
【结果】麻醉诱导时TP和TE组达预定效应部位靶浓度时间分别为4.8±0.5min和1.6±0.3min,TE组比TP组明显缩短。异丙酚用量两组无明显差异。术中循环变化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诱导前相比较,两组术中血压和心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手术结束时降至最低,拔管后血压、心率明显升高。术后恢复迅速平稳,咽喉反射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对语言命令反应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TP组分别为35%和20%,TE组为30%和15%。术后早期TP组有60%,TE组有65%的患儿需要镇痛治疗。
第二部分小儿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与异丙酚持续输注联合
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比较
【结论】
1.使用由1~9岁小儿异丙酚药代动力学参数校正后的Marsh软件,能安全、有效地实旌小儿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与血浆靶控输注相比,异丙酚效应部位靶控输注麻醉诱导速度更快。
2.异丙酚复合雷米芬太尼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法,术中麻醉效果可靠、镇痛效果良好;术后清醒迅速平稳、可控性强,是小儿麻醉的理想方法之一。但该方法对循环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以心率下降较为突出。
3.与异丙酚持续输注相比,异丙酚靶控输注的麻醉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可控性明显增加。
4.由于雷米芬太尼半衰期短,小儿应用异丙酚联合雷米芬太尼的全凭静脉麻醉方法术后需重视早期镇痛治疗。
5.异丙酚靶控输注与持续输注复合雷米芬太尼的全凭静脉麻醉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