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乳腺癌是由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失控导致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临床上常用的乳腺癌治疗手段以放疗和化疗为主,但放疗和化疗在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同时也会导致肿瘤耐药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寻找能够治疗乳腺癌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靛玉红为中药青黛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靛玉红具有抗肿瘤作用。铁死亡是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表明铁死亡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是由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失控导致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临床上常用的乳腺癌治疗手段以放疗和化疗为主,但放疗和化疗在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同时也会导致肿瘤耐药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寻找能够治疗乳腺癌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靛玉红为中药青黛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靛玉红具有抗肿瘤作用。铁死亡是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研究表明铁死亡与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靛玉红是否可以通过触发肿瘤细胞发生铁死亡抗乳腺癌。方法:1.利用NCBI-GEO数据库提供的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乳腺癌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GEO2R在线工具,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鉴定;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和GEPIA online tools分析PTGS2基因与乳腺癌之间的预后关系。2.采用MTT法测定靛玉红和靛蓝对4T1细胞的增殖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测定对4T1细胞的迁移变化;铁死亡抑制剂Fer-1、坏死抑制剂z-VAD、凋亡抑制剂Nec-1探讨靛玉红抗乳腺癌作用的影响;试剂盒测定MDA和GSH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测定靛玉红和靛蓝对4-HNE、GPX4、PTGS2表达的影响,q-PCR测定PTGS2的表达。3.采用discovery Studio 3.0 docking program软件进行靛玉红和靛蓝与GSK-3β分子对接;Western blotting实验测定靛玉红和靛蓝对4T1中GSK-3β、P-GSK-3β表达的影响。4.建立皮下接种小鼠肿瘤模型。对小鼠乳腺肿瘤进行H&E染色,然后对小鼠乳腺肿瘤病理评价;试剂盒测定小鼠乳腺肿瘤中的MDA和GSH水平;Western blotting测定4-HNE、GPX4、PTGS2的蛋白表达。评价靛玉红和靛蓝体内抗乳腺癌活性。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乳腺癌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差异基因表达,共有16个共同下调基因。其中,PTGS2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且PTGS2基因低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差有关。PTGS2基因是铁死亡的标志物,提示乳腺癌可能与铁死亡相关。2.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靛玉红对乳腺癌有抑制作用。在添加铁死亡抑制剂Fer-1、坏死抑制剂z-VAD、凋亡抑制剂Nec-1的作用下,Fer-1能够逆转靛玉红诱导的细胞死亡,说明靛玉红诱导的乳腺癌细胞死亡方式可能为铁死亡。靛玉红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并伴有GSH的降低,MDA和4-HNE的升高,GPX4表达降低,从而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铁死亡。靛蓝对乳腺癌无抑制作用,也不能促进乳腺癌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和诱导铁死亡作用。3.机制研究表明,靛玉红通过促进GSK-3β的Ser9位点磷酸化上调PTGS2,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铁死亡作用抗乳腺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靛蓝与靛玉红的分子结构差异可能是其活性差别的原因。结论:靛玉红可能通过促进GSK-3β的Ser9位点磷酸化,上调PTGS2,诱导肿瘤细胞发生铁死亡来抑制乳腺癌。
其他文献
目的:以无病生存期为主要研究指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中医药干预下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术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以期通过统计学方法客观评价中医药对TNBC术后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为中医药参与TNBC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云南省中医医院光华院区肿瘤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术
目的:本课题以中医疾病辨证分型与现代医学分子理论为基础,以检测肺胀痰热郁肺证及阳虚水泛证两证型组间患者血清中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的水平为主要观测指标,结合中医症状评分、血液检查、肺功能检查等辅助资料,探讨血清PTX3在肺胀两证型组中的变化规律及意义,为肺胀的辨证分型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根据病例的纳入标准,纳入痰热郁肺证组30例,阳
目的观察选择性脊柱推拿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优化痉挛型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原计划纳入符合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构音障碍患儿66例,实际纳入61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61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研究过程中,因患儿监护人个人原因要求退出,试验组、对照组分别剔除2例、3例,最终共完成56例,试验组29例,对照组27例。两组患
目的:通过观察舌针结合针刺“颅底七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与常规针刺相比较,分析二者疗效差别,探讨舌针结合针刺“颅底七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是否具有优越性,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联合针刺方法。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分为两组,随机数为偶数的患者纳入试验组,予舌针及针刺“颅底七穴”治疗,随机数为奇数的患者纳入对照
目的:观察桂芪化气汤联合西药治疗痛风慢性期脾肾亏虚证的临床疗效,分析其疗效性和安全性,为痛风慢性期的治疗提供有效方药。方法:本研究将纳入的72例痛风慢性期脾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予口服非布司他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桂芪化气汤。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8周。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时的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尿酸(UA)
目的: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参苓白术散可增加有机试剂致皮肤物理屏障功能障碍小鼠模型的皮肤水合度、减少经皮水分丢失、减少表皮增厚、减少角质层过度角化与角化不全、增加表皮总脂质量,具有修复皮肤物理屏障功能的作用。本研究观察参苓白术散对模型小鼠表皮细胞间脂质游离脂肪酸、胆固醇、神经酰胺及各类神经酰胺含量的影响,特别是对在屏障功能中必不可少的酰基神经酰胺的含量及合成代谢过程的影响。此外,观察参苓白术散对紧密
傣医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河流,是傣族人民与大自然及疾病的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时也是多元文化交流的成果,完善傣医学的理论有助于傣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傣医经筋理论是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的整理研究傣医经筋理论,这是对傣医学的进一步补充和丰富,其意义与价值不言而喻。傣医经筋理论广泛应用于傣医传统外治疗法,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法、关键人物访谈法、参与观察法、分析法等方法对傣医外治疗法的相关资料进
目的:通过对吴绶《伤寒蕴要全书》中主要使用的类方进行梳理,归纳书中各类方的使用范围,总结其加减用药规律,以便发现吴绶组方用药的特点。并与《伤寒论》进行对比,分析其对仲景学术治法、组方、用药的继承与发展,以期有利于学术研究和临床应用。方法:统计《伤寒蕴要全书》中所有方剂,完全录入Excel表格,运用文献研究及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采用“以方类证”分类法,将其中内服方剂进行分类整理,以方名、组
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桑芪首乌方对肝肾阴虚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BP)、血压变异性(BPV)、动脉硬化相关指标(AI、AASI、IMT)、中医疗效及安全性等影响,为该方是否能改善此类患者动脉硬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分层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于昆明市中医医院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根据《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治疗方案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组加用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