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青年男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成分、骨密度的特点,探讨其特点与同年龄段青年人的体成分、骨密度特点的差异,以及身体成分和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为运动员身体状态评估、大众体育健身以及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方法:实验选取广东省青年男子摔跤队员28人,并选取同年龄段不参加训练的普通社会青年男子20人进行对照。测试采用美国产Hologic QDR4500双能骨密度仪,测量实验对象全身各部位体成分和骨密度。测试结束后对所得的数据结果运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青年男子摔跤运动员瘦体重(LB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全身脂肪含量(FA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青年男子摔跤运动员两侧上肢和躯干部的瘦体重(LB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侧上肢和躯干部体脂百分比(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侧下肢体脂百分比(F%)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青年男子摔跤运动员全身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摔跤运动员头部、躯干部[肋骨、胸椎(T1-T12)、腰椎(L1-L4)及髋骶部]、上下肢的BMC和B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青年男子摔跤运动员优势侧的身体成分、骨密度与非优势侧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4)青年男子摔跤运动员全身及身体各部位的骨密度均与总重、瘦体重高度相关(P<0.01)。 结论:(1)青年男子摔跤运动员全身瘦体重和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脂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2)青年男子摔跤运动员上肢和躯干部瘦体重、总重及骨矿含量、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脂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青年男子摔跤运动员下肢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下肢体脂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3)青年男子摔跤运动员身体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体成分、骨密度统计对比无显著差异。(4)青年男子摔跤运动员全身及身体各部位骨密度与总重、瘦体重高度相关,与脂肪含量相关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