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烫伤后大鼠外周血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和相关炎症因子的变化规律,探讨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方法:1、清洁级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成烫伤组(36只)和假烫组(6只)。烫伤组分6个时相点(1h、3h、6h、12h、24h、48h),造成背部30%TBSAⅢ度烫伤创面。2、Western Blot法检测红细胞DARC蛋白表达。用ELISA法检测红细胞趋化因子IL-8、MCP-1和RANTES的水平及血浆中趋化因子IL-8、MCP-1和RANTES的水平和炎症介质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3、PCR芯片检测单个核细胞中84个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和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烫伤后红细胞DARC蛋白量表达呈显著下降(P<0.05);红细胞IL-8水平在伤后1h和48h呈显著性升高(P<0.01),但伤后3h至24h呈不同程度下降(P<0.05);红细胞MCP-1水平在伤后1h起呈下降趋势,其中3h呈显著下降(P <0.05),而伤后48h则呈显著性升高(P <0.05);红细胞RANTES水平从伤后1h起均呈显著性下降(P <0.05-0.01)。2、与对照组比较,血浆中IL-8和MCP-1水平从伤后1h起均呈显著性升高(P <0.05-0.01);血浆中RANTES水平于伤后1h至12h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1h和3h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3、与对照组比较,血浆中TNF-α和IL-1β水平从伤后1h起均呈显著性升高(P <0.05-0.01);血浆中IL-6水平自伤后1h起均不同程度升高,其中1h、3h和6h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4、与对照组比较,大鼠烫伤后84个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和相关因子基因中有22个基因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0.01)。结论:1、烫伤后大鼠红细胞DARC表达减少,可能是导致伤后血中趋化因子和相关炎症介质上调的原因之一,提示红细胞DARC可通过调控趋化因子水平参与烫伤后炎症反应。2、PCR芯片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提供烫伤后单个核细胞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差异基因的表达谱,为烫伤后相关炎症信号通路的筛选和临床免疫治疗的研究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