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染料超临界CO2萃取染色一步法技术研究

来源 :大连轻工业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临界CO2具有良好的溶解扩散性能,使得其可代替水作为染色介质,由于它具有节能、节水、工艺流程短等特点,已成为国内外染整行业的研究热点。目前,对超临界染色技术的研究仅限于使用化学染料的阶段,为实现天然纤维的良好染色效果,人们不得不使用各种改性方法,以增加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亲和性。这种研究的负面影响是: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使得原本绿色环保的超临界染色工艺,在改性时产生污染。为了开发无污染、低能耗的“生态绿色”生产工艺,本文采用天然姜黄为染料,在超临界CO2染色装置中完成萃取—染色一步法工艺。论文阐述了超临界CO2的性质、热力学原理和传质机理,提出了超临界CO2萃取—染色一步法工艺技术,建立了天然姜黄收缩核模型,从分子水平分析了天然姜黄素的晶体结构以及姜黄素与天然纤维的结合性能。由于姜黄素的分子较小,分子极性小,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较大,可得到较好的分散性能,实现了萃取—染色一步法。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分析的方法,对天然纤维织物和化学纤维织物进行超临界CO2萃取—染色一步法实验。对超临界萃取染色工艺对染色颜色特征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优染色条件。结果表明:在萃取染色一步法工艺中,姜黄粒度(φ)大小影响甚大,随粒度减小,色差增大、得色增深、固着率增加,姜黄粒度为0.5mm色差和固着率均最大;采用内染、外染结合的工艺,可提高织物匀染性,缩短染色时间;染色效果化学纤维优于蛋白质纤维和纤维素纤维,缠绕织物染色形式优于层放织物。毛织物最优工艺为:姜黄粒度φ=0.5mm、27Mpa、80℃、50min;棉织物最优工艺为:姜黄粒度φ=0.5mm、27Mpa、100℃、50min;PET织物最优工艺为:姜黄粒度φ=0.5mm、27Mpa、80℃、50min。超临界CO2萃取染色一步法工艺具有上染时间短、织物匀染性好、色牢度优的特点,为天然染料应用于超临界CO2染色工艺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语言词汇的联想意义指的是词汇在不同上下文,或不同语篇中,或为不同身份的说话者使用时所表现出的特殊信息、价值或情感态度等。广义上说,词汇的联想意义一般包括内涵意义、社会
本研究围绕国际上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以甘肃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入手,结合旱作农业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产品的投入水平低、作物种植的多样
<正>一、余额宝对中小投资者的影响1.改变了中小投资者对理财的看法。过去很多人觉得理财离自己很遥远,而余额宝兼具活期存款流动性和定期存款利率的特性,让普通用户看到了资
<正>统计1991~1997年我院2145例不同年龄段死亡患者资料,对其死因及不同年龄段特点进行分析。1 材料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1991~1997年住院患者78193例,男36963例,占47.27%,
在当前的英语听力教学中,听力材料在很多情况下没有被充分使用。故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尝试运用听力材料展开听力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在现代屏风设计中,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屏风的新形式。将光学引入现代屏风的设计是本文研究的主题。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现代屏风的新发展和设计理念
期刊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参与户外体育运动,广大消费者对于服装面料的色牢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面料被人体汗液浸湿后,因阳光照射引发的剧烈褪色现象尤为引人关注。以天然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共同发展一直都是全球人类的共同追求。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中国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危机日益严峻。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高瞻远瞩,结合我国具体国情
木包装检疫除害处理是国际贸易过程的关键环节,处理效果会直接影响贸易活动的成败,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木包装检疫除害处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溴甲烷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