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院前和出院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感知的病耻感以及药物依从性状况,并比较出院前后生活质量,病耻感和药物依从性的差异。方法: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抽取了195名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情处于稳定期;主管医生判断可以出院的病人。运用重复测试的研究设计收集数据,146名受试者在出院前,128名受试者在出院一个月后完成了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Link病耻感量表以及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的自评测量。数据分析采取了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多元逐步回归以及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46名受试者在出院前生活质量总分处于比较好的水平。生活质量总分和心理社会分量表得分与感知病耻感(r=0.189,P<0.05;r=0.193,P<0.05),退缩的应对方式(r=0.197,P<0.05;r=0.179,P<0.05);以及不同/羞耻感(r=0.243,P<0.01;r=0.219,P<0.01);被误解感(r=0.258,P<0.01;r=0.284,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r=-0.192,P<0.05;r=-0.183,P<0.05)和药物依从性(r=-0.185,P<0.05;r=-0.196,P<0.05)呈显著负相关。生活质量总分和心理社会分量表得分的预测因子为:感觉被误解,不同/羞耻情绪以及患者年龄。除了贬低-歧视量表和不同/羞耻感量表得分外,病耻感量表中其他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均值标准值2.5。146名受试者中有20.5%,31.5%及47.9%的药物依从性分别为高,中,低。虽然依从性行为处于比较满意的水平,但35.6%的患者认为坚持服药很麻烦。与出院前相比,128名受试者的生活质量在出院一个月后在心理社会领域和动机/精力领域显著的下降(p<.001);而在症状/副作用领域有显著的提高(p<.05)。病人感知病耻感和病耻感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在出院后一个月显著性地高于出院前(p<.001)。药物依从性在出院一个月后显著地低于出院前的水平(p<.001)。结论:由于社区精神心理护理尚待发展,精神分裂症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受到挑战。建议医院护理人员在出院前为病人及家属提供相关健康教育,关注病人的负性情绪,降低其感知病耻感,提高病人的应对水平和药物依从性,帮助病人适应社区环境,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建议卫生主管部门加强对社区护士精神心理护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建立健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为出院后的病人提供延续性护理,培训病人基本生活技能,社会技能等康复训练,帮助病人适应社会,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