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4钛合金的场助活化烧结、微结构调控与强韧化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ntin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C4钛合金是一种(α+β)型双相钛合金,常温下由α固溶体和β固溶体两相构成,具有比强度高、熔点高、耐腐蚀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海洋舰船等先进装备,和医疗仿生、汽车工业、石油化工等民用领域。这些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对TC4钛合金及其复合材料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能需求。为此,本论文针对TC4钛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精细物相和结构调控难度大、强度与韧性失衡等问题,开展其制备工艺、物相和微结构的综合调控,及其力学性能与强韧化机理研究。论文采用低温液氮球磨、场助活化烧结、低温液氮球磨等技术制备TC4钛合金及其复合材料,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等表征技术详细表征了材料物相与微观结构,采用维氏硬度计、万能试验机等设备测试材料力学性能。论文研究成果将为解决TC4钛合金的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设计、结构调控和性能提升等科学问题提供技术和理论基础。首先,论文采用场助活化烧结技术实现TC4钛合金微米粉的低温快速致密化。在烧结温度900oC,升温速率100oC/min,保温3min条件下,TC4钛合金烧结体的致密度达98.2%;随着烧结温度从900oC提高至1000oC及以上,TC4钛合金烧结体的微观结构从网篮状转变为片层状;其中网篮状结构TC4钛合金的晶粒尺寸和取向分布均匀,晶界体积分数较小,晶粒间存在共格现象;片层状结构TC4钛合金的晶粒呈薄片状,并交替分布形成α晶团,晶界体积分数较高。力学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在900oC温度下获得的网篮状结构TC4钛合金烧结体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其压缩屈服强度1028 MPa、断裂应变34.93%;全片层状结构TC4钛合金的压缩屈服强度更高,在1000oC温度下获得的烧结体的压缩屈服强度达1096 MPa。其次,论文通过低温液氮球磨技术细化TC4钛合金粉末的晶粒,采用场助活化烧结技术实现TC4钛合金的低温球磨粉体的致密化烧结。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球磨4.5 h后,TC4钛合金粉末的内部晶粒实现了纳米化,平均晶粒尺寸约为32 nm;在烧结温度900oC,升温速率100oC/min,保温3 min条件下,钛合金烧结体的α晶粒呈等轴状,晶粒明显细化,尺寸12μm。分析认为:低温球磨过程在TC4钛合金粉体内部引入的高密度位错和较低的场助活化烧结温度,是形成并保持细晶结构的主要原因。β相主要分布在α相晶粒的晶界区域,低温球磨引入了Fe元素,Fe元素作为β相稳定元素,与钛元素发生固溶,提高晶界β相含量。晶粒细化,以及粉体晶粒细化过程引入的高密度晶界和位错显著提高TC4钛合金烧结体的压缩性能,将其压缩屈服强度提升至1795 MPa。在前两章的基础上,论文利用场助活化烧结技术烧结TC4钛合金球磨细晶粉与粗晶原料粉的混合粉体,得到具有双尺度结构的TC4钛合金烧结体。研究结果表明:双尺度结构中,细晶区呈12.5μm的等轴状,粗晶区呈晶粒长度为18.524.5μm的网篮状;随着双尺度TC4钛合金中细晶粒含量的上升,样品的维氏硬度和压缩强度上升,断裂应变降低;细晶粒与粗晶粒的含量比为3:1时,双尺度结构TC4钛合金样品具有较均衡的力学性能,其压缩屈服强度为1544MPa,断裂应变为22.19%。分析认为:双尺度TC4钛合金中的细晶组织提升材料强度,粗晶组织阻碍裂纹的扩展,为位错提供运动空间,提升材料塑性变形能力,双尺度结构实现了TC4钛合金烧结体的强韧化。最后,论文通过添加B4C与钛合金中的Ti元素进行原位反应,在TC4钛合金基体中引入TiB和TiC陶瓷相,得到陶瓷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原位反应生成的TiB呈须状,与钛合金基体间错配度δ=5.39%,TiC颗粒呈等轴状,二者与钛合金基体间界面纯净、结合良好;钛合金基体为网篮状结构,原位反应生成的陶瓷相颗粒在其中弥散分布。分析认为:陶瓷相阻碍钛合金基体晶粒的生长,避免粗大片层状组织的形成,得到网篮状结构的钛合金基体。随着陶瓷相含量的上升,钛基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上升,当B4C的添加量为9 vol%时,钛基复合材料的压缩屈服强度被提升至1537 MPa;较大尺寸的陶瓷相颗粒在材料变形过程中促进韧窝形成,并通过与钛合金基体的紧密结合牵制韧窝扩展,较小尺寸的陶瓷相颗粒在钛合金基体变形过程中引起位错缠结和塞积,增加材料的变形抗力。
其他文献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高品质的现代化生活,但也导致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耗尽,并引发了严重的环境危机。为了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挑战,开发新型绿色低碳能源材料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热电材料是一种利用材料的Seebeck效应和Peltier效应实现热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新型绿色功能材料,在节约能源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方面,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传统的热电材料如PbT
信息是客观事物属性和人的思想的反映,信息获取能力与信息处理水平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处理进入"大机器"时代,"大机器"信息系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各产业、行业深刻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数字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系统从物理系统、信息物理系统向社会信息物理系统发展。回顾了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电力系统数字化的演变历程,分析了电力系
热电材料是一种新型的能源转换材料,可以利用材料的塞贝克效应和帕尔贴效应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的直接可逆转换。在众多热电材料中,half-Heusler(HH)合金以其稳定的化学性质、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在中高温段(700–1000 K)优异的热电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热电发电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Half-Heusler材料的制备是该体系研究工作的一大难题,传统制备方法通常为电弧熔炼或固相反应,后续
裂纹是机械结构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一种损伤,对机械结构中的裂纹进行准确有效的定量检测是保证机械装备正常运转、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非线性超声技术中的振动声调制技术(采用低频振动和高频超声两种激励源,简称为多源激励),大大提高了对裂纹检测的灵敏度,解决了传统的超声方法检测裂纹时受超声波长限制、对微裂纹和闭口裂纹难以识别等不足。目前非线性超声技术的研究尚未成熟,多数研究局限于损伤的定性分析,
农业碳中和是将工业生产二氧化碳(CO2)用于农业生产的有效手段。针对国家提出的CO2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碳达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我们利用“静态箱-涡度相关-生物量监测法”明确了华北平原农业非能源碳平衡; 同时结合农户抽样调查和农事活动碳排放系数明确了农业能源碳排放, 进而计算出该区域农田的碳中和潜力。结果表明: 小麦-玉米轮作农田净截存的有机碳量小麦季和玉米季分别为-60
在我国南方的洞穴中发现了丰富的、更新世不同时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但洞外第四纪地层中的发现物则不多,比较重要的有云南元谋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和晚更新世资阳人哺乳动物群。1976年春发现了铜梁旧石器遗址,在文化层中发现了较丰富的植物和哺乳动物化石,在其上覆的地层中,还发现一些新石器时代遗物,这就
期刊
潜艇在国防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其静音隐身能力对作战性能的提高至关重要。机械噪声,尤其是动力设备运转所产生的低频振动,在一定情况下对潜艇水下声隐身性能的影响很大。隔振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振动能量的传递,是舰船动力机械减振降噪的关键。浮筏隔振系统由于其更优良的抗冲击能力和系统稳定性、更好的隔振效果,目前广泛地应用于潜艇的主辅机隔振。然而常规浮筏的隔振性能提升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筏架的结构大多
直齿锥齿轮是动力传递的关键基础零件,根据其传递动能的特点可以分为定速比的直齿圆锥齿轮和变速比的直齿非圆锥齿轮。由于直齿圆锥齿轮传递动能的效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强,已经广泛用于制造装备、运载装备、武器装备等众多工业领域。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重大装备的精密化和集成化发展,对关键基础零件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日益严苛,定速比的直齿圆锥齿轮已经很难满足重大装备发展的需求。直齿非圆锥齿轮属于变速比传动机构,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