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忧患意识即是指人们对祸害、灾难的担心与忧虑,是对不均、不安、不平等的一种忧世情怀。这种始于先秦的忧患意识,又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一种思想认识和看法,具有明显的“辩证处世”、“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哲学特征,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这种忧患意识也是人们对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推测和担忧。但它决不是消极的悲观思想,也不是怨天尤人的厌世情绪,而是一种积极主动进行防范的自觉意识,是一种慎独的品格和悲悯的情感。它蕴蓄着历代志士们对祖国、对民族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所以,它表现的是一种强国富民的爱国主义热情,是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主义情怀,也充分表达出了他们锐意兴革、励精图治的奋斗精神,体现了他们努力改造世界、改变社会的主观能动性。它显然又具有了“居安思危”、“忧乐”、“奋进”的人文特征,从而使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优秀思想遗产,成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前进的强大动力和力量源泉。西方传统忧患意识也是西方文化的重要遗产,是西方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就曾说过:“西方文明就是基督教文明”。所以,西方传统忧患意识,主要就是指基督教原罪论中的赎罪意识和救世精神。这种西方传统忧患意识同样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促使近代西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中西方文化有着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作用。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西方忧患意识,同样在很早时期也都有了相互的借鉴和融合,都对各自对方的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中国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已经成为了繁荣富强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传统忧患意识提醒我们,不能躺在成就堆中沾沾自喜。应当看到:一方面国外敌对势力还在千方百计到处遏制我们;另一方面国内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型之中,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还存在着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人类自身等等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存不忘亡,必须要有清醒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并认真借鉴和吸取中西方传统忧患意识之精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略和措施,认真有效地解决好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促使我国社会、经济、人文、生态等全面快速、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争取尽快达到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使我中华民族永远走在世界的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