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理论视域下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不断地改革和发展。英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国内研究的热点。英语教材作为学生语言学习最直接的输入来源,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建了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平台。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是文化的外在表现,两者是密不可分,共同发展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已明确将文化意识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英语教材中是否包含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能否吸引学生将直接影响学生语言和文化学习的效果。本文以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为研究材料,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为指导,从“输入理论”出发,尝试提出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评价原则,并对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展开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多样的研究方法,力图使研究更加全面、客观和科学,主要研究方法有文本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文本分析法,将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6册教材中涉及到文化教学内容的文本、图片、练习和活动等进行分类研究,以揭示教材中文化内容的总体分布、地域来源、主题选择以及呈现方式。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苏州市某初级中学的126名学生和18名教师展开调查研究,从实际教学和学生需求层面进一步了解师生对教材中文化内容的评价。本文力图探究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及其是否易于学生理解并贴近学生生活,进而吸引学生的语言文化学习兴趣。研究发现:(1)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数量丰富,形式多样,基本涵盖了课标中要求的所有文化元素,但部分文化内容的比例出现失衡现象。这套教材主要以发达英语国家的主流文化为中心,对中国文化和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关注相对较少。在呈现方式上,文化内容隐性呈现方式的比例高于显性呈现方式,即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更多是通过练习和活动来呈现的,阅读和听力文本相对较少;教材倾向于采用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如信件、广告、海报等来呈现文化内容。(2)教材中文化内容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对学生来说不存在理解性困难;但部分文化内容的时代性不强,教材中一些卡通图片以及虚拟的人物和地点缺乏真实性,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难以引发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基于本研究以及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本文建议: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信,教材应增加世界多元文化内容,尤其是中国文化内容。其次,教材应多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和材料,文化内容的显性呈现方式,尤其是阅读文本的比例应该增加。最后,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教学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弥补教材中部分文化内容的不足。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近年来,“巨婴”一词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并引起社会广泛热议。针对这一社会问题与现象,课题通过文献检索、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创作实验等方法,在社会调研与分析基础上,学习借鉴相关“巨婴”研究理论与设计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基于“巨婴”现象的视觉设计表现研究。课题系统阐述了“巨婴”现象在社会中的各种表现、心理基础与典型特征,从家庭、学校、文化与社会四个方面寻找“巨婴”现象形成的原因与影响。希望
学位
学位
学好汉语不仅要掌握汉语使用的相关知识,而且要了解汉语中所包含的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对汉语非母语的汉语学习者而言,学文化比学语言知识难度更大,在非汉语语言环境下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更是一种挑战。本文将重点讨论印尼学生在本土学习汉语过程中所产生的敬语使用的各种偏误,分析讨论其产生的语言与文化原因,并尝试进行面向印尼学生的汉语敬语教学设计。为达到本文的研究目标,笔者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首先,从《现代汉
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写作作为英语语言的一项重要输出技能,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英语写作教学研究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主要内容。过程写作教学法近年来受到学者的关注,而同伴评价作为过程写作教学法的一个必要环节,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和合作学习为理论基础,探讨研究同伴评价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完善写作评价方式,丰富写作教学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部分:首先,从学生角度而言,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