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溢价效应的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优化方法研究 ——以武汉市轨道交通5号线为例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eng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轨道交通已成为许多国家居民日常生活出行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选择,但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国务院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门槛”,从宏观政策层面对财政投入做了一定的约束引导。在轨道交通逐步成为城市建设热点项目的大趋势下,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财政可持续性,优化轨道交通站点选址与布局成为现阶段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如何使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所影响的溢价效应大小在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同时达到最优水平,发挥更高的财政效益,就成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财政效益可持续性的思路对适合中国城市特征的轨道交通站点布局的优化模式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基于GIS平台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构建和求解方法。论文引入元分析模型对轨道交通溢价效应存在的差异及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得到:溢价效应呈现空间分异特征,在城市非中心区强于中心区,在站点地区由内向外级差递减;不同物业中,商业设施所受积极溢价影响强于居住地产,土地交易的土地楼面地价强于房产交易;轨道技术特征上,线路规划建设期比运营期对邻近房产/土地增值影响作用更高,通勤铁路溢价效应强度低于轻轨、地铁;轨道站点地区服务设施配置水平差异会造成溢价效应强度波动4%-5%。基于轨道交通溢价效应差异性规律,论文构建了轨道交通站点优化布局的经济效益最优目标模型,模型结合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所耗费的资金成本及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予以分析,运用线性规划构建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优化模型,辅以实证案例反证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引入线性数学规划方法,整合交通技术最优、空间规划协同、经济效益最优三方面目标,选取线路运行时间最小化、客流服务量最大化、服务居民规模最大化、用地混合度最均衡、溢价回收经济效益最大化等优化目标,构成多目标综合模型,并结合中国城市的特殊要素产生约束条件构建TOPSIS方法实现多目标模型求解。最后,利用Arc GIS10.5作为平台整合武汉市地理信息数据,以武汉地铁5号线站点布局为优化对象求得最优布局方案,检验了模型的优化效果。模型最终获得了各单目标模型最优取值以及多目标综合优化三个不同发展方向(均衡发展、侧重经济效益以及侧重规划协调)的最优结果。模型在对参数取值具体阐明的基础之上对其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及评价。作者总结分析模型研究结果后进一步探讨了模型调整修正的方向以及后续研究可以进行的课题。
其他文献
高速摄影是一种广泛应用在物理实验、科教片以及电影中的拍摄技术,它伴随着摄影机的发展而出现,既能揭示许多人类肉眼无法观测到的现象,也能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审美形式。影视广告中主要利用高速摄影获取升格镜头,从而形成特有的艺术魅力,给观者视觉的享受或情绪的感染。如一滴乳液落进咖啡里产生的奇妙的融合,醇厚的白酒从瓶子中倾倒而出,在杯子中翻滚荡漾的画面。研究高速摄影在食品广告中的运用,首先要了解高速摄影拍摄的基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层出不穷的多样化需求,企业人力资源实践也应跟紧时代的步伐,对组织而言,变革与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党的十八大就已提出,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而个体的知识技能又是企业在此大环境下具备竞争能力的核心,科技迅速发展、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伴随企业迅速成长的还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不断调整,以增强企业创新能
巡察监督作为党内巡视制度向基层延伸和拓展的有效路径,成为基层党内监督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构的大背景下,深入我国东南部、中部和华东地区3个县区,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县级巡察监督运行这一政治现象进行田野调查。本文主要以李景鹏教授的“权力主体、目的性、权力资源、权力客体、权力主体对客体的一定作用方式、权力格局、权力关系的稳定度”政治权力七个要素为分析框架,描述和探讨了一个政治现象——县
政治技能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必备能力,是个体在组织中达成目标、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政治技能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获取稀缺的资源,更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时建立竞争优势,实现职业目标,以及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提升工作绩效并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目前政治技能的研究主要以企业员工为主,极少涉及到大学生层面。因此,深入研究大学生政治技能现状、
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城市经济实力雄厚的体现。关于轨道交通的各类研究近几年来层出不穷,也一直是热门的研究领域。轨道交通建设往往对周边沿线的地价和用地布局产生巨大影响,国内外学者很早就注意到这种现象并从各个角度、层面开展研究。轨道交通的大量使用,使得站点周边的用地布局开始发生转变,但是当前我国轨道交通与用地布局的优化结合存在一定问题,因而本文以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展开相应的研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应用,对民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展现的图形,简称为非遗图形,是人们对于非遗本身感受和理解的重要视觉来源。图形符号作为人直接从视觉感官汲取信息的符号,在非遗的当下创新应用、城市品牌形象构建等方面比文字语言更有优势。本文从非遗图形的构成因素、图形符号认知要素切入,利用艺术理论对各要素进行当下视角的解构,并进行当代图形符号的建构,并从符号学角度进行佐证,从理论
本试验对基质栽培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中的营养液配方和栽培基质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合蒲公英基质栽培的营养液配方和栽培基质,为蒲公英基质栽培的应用和规模化推广提供理论根据和指导,对基质栽培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 DC.)中营养液配方和栽培基质进行研究,筛选出适宜苣荬菜基质栽培的营养液配方和栽培基质,为苣荬菜基质栽培的实际应用提供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下,现代信息产业生态体系也在被不断完善和丰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等新技术全面增强,驱动着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的空间演进,也催生了信息时代设计重心从“物质设计”向“非物质设计”的转移,信息可视化设计也面临着更加多维化的挑战和机遇,因此,从源头和根本上挖掘设计的作用机制是关键问题所在。基于此,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结合认知理论及信息加工理论,研究信息可视化的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各大城市大规模兴建,促进交通系统升级,扩张城市空间结构,对沿线商品住宅价格具有明显正向效应。但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在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给政府带来巨大财政压力。分析轨道交通项目与沿线商品住宅价格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轨道交通与房地产进行联合开发土地资源,将轨道交通外部效益与内部效益有效结合,创新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促进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共赢合作;同
绝缘子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绝缘装置,在架空输电线路中起着机械支撑和防止电流回地的重要作用。受灾害、温度、潮湿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绝缘子很容易出现爆缸、金属护具脱落等物理故障,一旦绝缘子发生故障,直接威胁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输电稳定性,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因此,电力系统中绝缘子的状态监测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无人机设备的进步,基于航拍图像的输电线路中关键电气设备的故障巡检方式,已经成为线路巡检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