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维钙钛矿材料的光学性能及光电器件应用的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dnnn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纳米光电器件以及集成系统成为光通信领域重点凝练的研究方向,其中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作为光通信系统的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其性能好坏对整个系统的工作性能起着重要影响,因此用于激光器和光电探测器的半导体材料的选取尤为重要。最近几年,三维铅卤钙钛矿纳米材料由于其卓越的光电性能受到了极大关注,例如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全光谱发光,狭窄的半峰全宽(FWHM)。然而,三维铅卤钙钛矿纳米材料铅毒性、长期稳定性差以及薄膜效率低是阻碍其走向产业化的重要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分子结构上降低钙钛矿的维度是实现低毒性、高稳定性以及较高的薄膜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的有效策略。低维钙钛矿纳米材料的光生载流子被有效限制在八面体中,极大提高了辐射复合的可能性,从而有效提高钙钛矿纳米材料的发光效率。此外,低维钙钛矿纳米材料还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光电特性,如:强量子局域、可调谐的带隙、极大的激子结合能。因此,低维钙钛矿纳米材料在光电器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相比三维钙钛矿,低维钙钛矿纳米材料的研究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其发光机理仍不清晰,光电器件的应用仍很匮乏。本论文中,我们主要围绕低维钙钛矿晶体结构,合成方法、光学性能开展工作,重点介绍低维钙钛矿在微纳激光器以及光电探测器方面的应用。此外,还讨论了低维钙钛矿纳米材料的当前挑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三维钙钛矿材料的合成以及激光性能:采用两步法合成形貌规则的三维钙钛矿CsPbBr3纳米立方块。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光学性能,在缓冲层PEDOT∶PSS中引入Au纳米颗粒,由于局域表面等离激元(LSPR)效应,CsPbBr3纳米立方块的光学性能得到极大增强;运用超快飞秒激光器作为激发源,设计一套激光测试系统,研究了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三维钙钛矿纳米立方块的激光特性,通过引入具有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效应的Au颗粒,三维钙钛矿纳米立方块的激光阈值得到有效降低。
  ②低维钙钛矿纳米材料合成:通过反溶剂辅助再结晶法制备二维钙钛矿PEA2FA2Pb3Br10薄膜。在反溶剂氯苯中加入少量的TOPO,得到均匀致密的钙钛矿薄膜,发光峰位约为535nm;通过反溶剂辅助再结晶法制备一维钙钛矿CsCu2I3薄膜。合成的CsCu2I3具有较高的结晶性以及相纯度,薄膜呈现均匀致密地松叶型微米棒。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及光学特性;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形貌规则的零维钙钛矿Cs4PbBr6六边形微米片。其晶体结构为三方晶系,且具有较高的结晶性。合成的Cs4PbBr6微米片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并表现出很好的长期稳定性。通过调节前驱液中表面活性剂(OA∶OAm)的比例,实现了三维钙钛矿CsPbBr3与零维钙钛矿Cs4PbBr6之间的转换。此外,运用飞秒瞬态吸收测量证明了零维钙钛矿Cs4PbBr6的荧光主要是来源于自身存在的极化子而不是杂质CsPbBr3。
  ③低维钙钛矿材料的激光特性:在制备高质量的钙钛矿纳米材料的基础上,运用超快飞秒激光器作为激发源研究了低维钙钛矿的激光特性。首先,通过双光子激光对二维钙钛矿PEA2FA2Pb3Br10薄膜进行激发,在室温条件下,得到了低阈值、高品质因子的上转换随机激光发射;此外,对形貌规则、表面光滑的单个零维钙钛矿Cs4PbBr6六边形微米片进行单、双光子激光泵浦,实现了性能良好的单模激光信号,结果表明作为光学增益介质的单个Cs4PbBr6微米片同时自然形成回音壁模式(WGM)的激光谐振腔,光在Cs4PbBr6微米片六个端面形成光学振荡,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共振,从而实现WGM单模激光输出。
  ④低维钙钛矿材料的光响应性能:在合成高质量低维钙钛矿材料的基础上,设计了低维钙钛矿光电探测器,并对其光响应性能进行研究。首先,在金叉指电极上直接原位自组装生长一层二维钙钛矿PEA2FA2Pb3Br10薄膜,形成金属/半导体/金属(Au/PEA2FA2Pb3Br10/Au)结构的光电导探测器。光照下,光生载流子通过叉指电极传输到回路,从而实现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通过运用450nm的激发光对器件进行测试,器件表现出较低的暗电流,这对光电探测器的噪声性能至关重要。通过对器件进行分析,得到Ilight/Idark、光响应度、比探测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0.71×104,≈4.22mA/W、≈1.69×1010Jones和≈1.2%,优于之前报道的钙钛矿光电探测器的性能;此外,通过喷涂的方法将零维钙钛矿Cs4PbBr6微米片胶状溶液喷涂到叉指电极上。器件表现出较低的暗电流(约为4pA)。在405nm光照下,Ilight/Idark、光响应度、比探测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1.65×102、1.95mA/W、1.33×109Jones和0.6%,对应的光响应时间τr/τf为38ms/43ms;最后,为了实现环保型光电探测器,将一维无铅钙钛矿CsCu2I3作为光敏层直接原位生长到Au叉指电极上,制备Au/CsCu2I3/Au光电导型深紫外探测器。结果表明该探测器对405nm可见光几乎不敏感,但对265nm以及365nm的光照具有明显的灵敏度,说明一维无铅钙钛矿CsCu2I3薄膜器件可作为日盲探测器。在265nm光激发下,器件表现出较好的可重复性、快速的响应(tr/tf为40/76ms)以及较高的Ilight/Idark比。此外,其响应度、比探测率和外量子效率分别为22.1mA/W、1.2×1011Jones和10.3%。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给排水系统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给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情况,同时也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科学合理的将给排水施工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建设中,可以保证给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使其可以高效、安全的使用。在目前建筑的给排水施工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建筑质量,所以,本文对优化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有效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施工技
期刊
摘要:加筋土挡土墙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应用比较广泛,加筋土挡土墙可以有效提高土体的强度,并且减少公路地基的承受能力,促进交通行业的建设和发展。但是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加筋土挡土墙会出现分离、裂缝、倾斜和外鼓的现象,这对道路的使用安全有着严重的影响。所以有关部门需要对加筋土挡土墙的破坏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处理,对加筋土挡土墙进行加固操作,从而保证道路系统使用的安全
期刊
摘要: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之下工程建筑行业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较大幅度的发展与进步,在城市使用面积逐渐减小的趋势之下高层建筑的工程量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这可以说是土木工程技术顺利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土木工程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就是裂缝,为实现对上述现象的改善必须实现对注浆技术的使用。本文主要对土木建筑工程中注浆施工方法的实际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土木建筑;注浆施工方法;应用  注浆技术在土
期刊
摘要:缺乏合理性、灌溉技术应用不当以及工程管理工作不全面等现实问题普遍存在于农村地区节水灌溉工程中,这对农业发展有较大阻碍。在相关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可以促使节水灌溉技术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本文主要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思路进行探究,这对节水灌溉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思路探究  高效节水灌溉是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发展成为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为提高其管理水平及质量,该行业已经引进新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日常的施工管理,使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工程管理领域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虽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积极看待这些问题,不断地对管理方法及手
期刊
摘要:统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企业发展的智囊团。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是为了更加高效地实现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交换和共享,是推动统计事业改革发展和统计现代化的关键,是实现统计管理方式转变和统计信息技术转变的必然趋势。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资源和环境,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统计管理水平,将统计信息资源整合好、利用好、服务好,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摆在广大统计人面前的
期刊
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机、传感器等技术近年来的飞速发展,类人机器人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工业生产中都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机器人智能程度的提升增强了人机交互过程中的舒适程度。本文将Kinect2.0深度相机传感器作为视频采集装置,NAO机器人作为实验平台对动作模仿问题中的运动学建模问题以及手势识别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对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简要叙述,对仿人机器人以及动作模仿问题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完成了NAO机器人与Kinect2.0深度
视觉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的研究是目前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实现自主导航与自主控制的关键。然而,视觉传感器在特征缺失、动态场景及运动速度过快等情况容易失效的缺点与惯性测量单元(IMU)高速率的测量传感器自身角速度和加速度的优势具有明显的互补性,有潜力构建出鲁棒性更强的SLAM系统。基于此,本文研究了融合IMU信息的视觉惯性SLAM系统,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首先,概述视觉SLAM及视觉惯性SLAM技术背景和发展现状,分析了相机和IMU传感器模型建立与位姿表示方法,对SLAM系统进行数学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自从1974年被发现以来,已被广泛运用于超灵敏度物质检测。通过基底表面的金属纳米粒子与激励光产生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使得拉曼信号出现极大的增强。这一优点使得其在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爆炸物及有害物检测等领域应用广泛。
  一方面,相比于传统拉曼测试,加入金属纳米颗粒的SERS检测可以极大提高探针分子检测灵敏度,要获得好的增强效果,需要对金属纳米结构进行工艺优化。特别是,需要结合金属纳米粒子的结构和激励光
移动机器人基于视觉的同时定位与建图(vSLAM)算法作为移动机器人的一个关键技术一直都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点特征作为vSLAM算法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特征,然而在低纹理环境中,点特征数量较少,而线特征较多,在vSLAM算法中通过融合线特征可以与点特征信息互补,提高算法精度和稳定性。本文在ORB-SLAM2的基础上,对线特征进行并行处理,通过融合线特征,在保证实时的基础上,有效处理系统在低纹理环境下特征点减少而导致的跟踪失败问题。
  首先,概述了视觉SLAM算法的发展现状以及基于线特征的视觉SLAM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