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一些公司的财务丑闻曝光使内部审计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部分。美国的Sarbanes-Oxley法案指出,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四大基石中的一个。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相互补充,公司治理是内部审计制度环境,内部审计能够确保有效的公司治理活动。内部审计是国际化进程加快和商业环境变化的必然结果。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七次修改内部审计的定义,保存了内部审计职能变更的足迹。1999年IIA表示内部审计一个独立的、客观的咨询和确认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活动。在提出这一定义之后,内部审计再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之后,在理论界开始了对探索内部审计增值的研究。如何使内部审计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尽最大可能为组织增加价值成了炙手可热的理论问题。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是否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价值,是否对银行业绩有改善作用是本研究探究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企业价值理论为基础,选取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三季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模型,从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内审部门的规模(即人数)、银行是否制定内审准则和内审制度设立的意愿等四个方面来讨论内部审计质量对银行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规模与银行业绩呈现显著正相关。是否制定内审制度与银行业绩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这可能与大多数银行虽然设立的内审制度,但没有按照制度要求来执行有关。设立内审部门的意愿也对银行业绩没有多大的影响。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本文从内部审计部门的隶属层次、内审部门的人数、制度和治理机构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认为银行应该合理设置内审机构,提高审计独立性;在原有基础上充实审计队伍,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内审制度约束,明确内审职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