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机是人类行为最基本的动力和原因之一,因此人类对动机的关注亘古不衰。动机理论与动机测量方法在发展中相互促进,日渐丰富。本研究简要回顾了动机理论和动机测量的发展与现状,并简要介绍了当前主要的动机测量技术,重点介绍了动机测量的最新进展——内隐联想测验技术(IAT)的引入。它实现了对内隐动机更为高效、便捷、精确的测量,被学界视为内隐动机测量的里程碑。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内隐动机的IAT测量技术,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CFA),考察其结构效度;通过与其平行施测的投射测验(TAT)相比较,考察这两种主要内隐测量方法间是否可以建立起汇聚效度;并结合外显测量,进行多特质多方法(MTMM)分析,考察该测量是否具有经典内隐动机测量所具有的汇聚与区分效度;并尝试探索了IAT测量与其它人格、情感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此考察了IAT作为内隐动机测量的外部效度。本研究通过5个研究的分析,初步建立了IAT大三内隐动机同时测量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构效度、汇聚与区分效度及外部效度。并得出了一些IAT动机测量所独有的发现,例如:支持了Greenwald等(2003)的IAT优化算法,但同时对其“IAT效应不能分解”的说法提出了质疑;TAT故事内隐动机计分时,使用英文词数,显示了更好的拟合;考察汇聚与区分效度时,发现动机测量间复相关模型显著优于简单相关模型;以实验研究考察内隐动机的情景性与稳定性时,发现大学生被试对归属动机的启动情景较为敏感,成就和权力启动情景的启动效应并不显著;在考察IAT内隐动机测量的外部效度时,还得到一些有意思的发现:1)发现外显归属和成就动机分别与外倾性和责任心两个人格特质维度存在极强的相关,该发现不仅支持而且细化了Winter(1998)关于人格特质与外显动机相关比与内隐动机相关更高的理论设想。2)发现人格特质与内隐/外显动机一致性的关系比与单独外显动机更紧密。3)发现IAT内隐权力动机和宜人性人格特质存在显著关联,进一步印证了研究1中对中西方权力动机概念的细微差异的思考,可以说,IAT捕捉了传统TAT计分系统所没有注意的中国人的人格与动机特征。4)内隐/外显归属动机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地解释了宜人性人格特质,这可能是IAT内隐动机测量技术对动机研究的一个独特贡献。5)非常有趣的是,神经质人格特质不为任何动机形式所预测,但却一致地被人口统计学变量所预测。上述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细化了先前的研究发现。文章最后总结了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并探讨了存在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