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混凝土圆形巷道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来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xuexuehe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煤炭能源的开采利用,在开采区产生了大量的地下巷道结构。近年来由于我国大陆板块进入地震多发期,这使得地下巷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不同于地铁隧道等地下结构,由于地下巷道结构使用年限一般较短,这使得巷道结构使用原生混凝土作为衬砌材料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本文旨在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保证巷道结构的抗震性,对于再生混凝土材料作为巷道结构衬砌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基于振动台相似模型试验与动力有限元数值计算,针对再生混凝土圆形巷道结构动力特性及其变化规律,采用试验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对影响再生混凝土巷道结构的动力特性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研究:(1)基于巷道围岩相似模型振动试验。结合工程实际及相似理论,按照几何相似比1:50制作巷道围岩相似模型,并在ANCO振动台进行了动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巷道衬砌结构响应输出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峰值对比所输入的地震波加速度峰值有放大现象;利用再生混凝土作为衬砌材料的巷道结构对比利用普通混凝土作为衬砌的巷道结构,其应变峰值响应相接近。说明两种衬砌材料下巷道动力响应特征相接近,巷道衬砌结构动力性能较为接近。(2)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建立巷道围岩结构数值计算模型。对地震作用下巷道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分析,通过计算对比不同工况下的巷道结构的截面监测点的速度、位移及应力等数据。计算表明:地震作用下,采用再生混凝土衬砌巷道的速度响应值稍大于普通混凝土衬砌巷道结构速度值;巷道结构各监测点在水平方向上的的位移变化趋势一致,数值相差较小;巷道结构的上下帮部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主要以压应力为主,随着地震作用下拉压应力周期性出现,同时巷道结构的上下帮的剪应力容易造成巷道结构的破坏。(3)通过振动台相似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对比分析发现:采用再生混凝土材料作为巷道结构的衬砌与采用普通混凝土衬砌下的地震动力特性变化趋势基本接近,但再生混凝土巷道结构的的动力响应数值要稍微大于普通混凝土巷道结构,这表明再生混凝土材料的抗震性能能够满足巷道结构的抗震要求,但是需要采取一定的抗震措施来减小再生混凝土巷道结构的动力反应。该论文有图101幅,表22个,参考文献59篇。
其他文献
在实际工程中复杂地质情况普遍存在,因此把上部结构,基础,土地基作为一个协同影响,协同制约的共同体进行考虑,是对一般简化地基的补充。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占有重要理论意
砂、泥岩薄互层是东部地区含油气储层的一种重要类别,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加深,研究对象从构造油藏逐渐过渡到了岩性油藏,迫切需要对有效储层及其含油气性进行识别和刻画,然而
在智能驾驶应用中,未知障碍物对行驶中的车辆造成的潜在危险性很高,例如前面车辆掉落的货物箱,地上滚落的小皮球等。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人,车辆,交通标志等常见物体的检测方法已经逐渐趋于成熟,但是,未知障碍物的检测研究目前并不多。由于检测目标的形状、颜色、纹理无法预知,基于图像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无法有效地学习未知障碍物形状、色彩等信息。为此,本文采用双目图像,对路面未知障碍物的检测展开深入研究。具体工
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制备由磁性粒子和刺激响应组分构成的功能性复合水凝胶,扩展其功能性应用的同时提升原有性能。本工作的研究思路是首先采用中性单体制备得到变色凝胶再水
甩挂运输是一种全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可以减少车辆到达目的地后的卸货等待时间,有效提高运输装卸作业效率,提升车辆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十二五”以来,我国道路甩挂运输的推广及实践经验为甩挂运输在水陆联运领域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而作为长江流域具有重要特色的长江滚装船运输实施甩挂运输组织,可以进一步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推动长江沿线公路、铁路、水路等
本文综合利用全球闪电定位网(WWLLN)资料、云南地闪定位网(LLS)数据、探空资料、风云卫星数据和雷达数据等,探究了2010-2018年云南境内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重点对2017-20
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致使病原菌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在众多病原菌中,由条件致病菌曲霉菌(Aspergillus)引起的侵袭性曲霉病对免疫功能不全的人群来说是致命的。目前侵袭性曲霉病
闪电数值模式中的空间电场计算部分一直是模式中最为耗时的部分,迭代法求解空间电位无法同时满足高空间分辨率与高计算精度,造成模拟结果与实际有所误差。受计算时间的限制,
针对W波段高功率脉冲体制气象雷达的低噪声接收需求,研制了高功率容量低插损的鳍线PIN二极管单刀单掷(SPST)开关,以及偏置调制的低噪声放大器(LNA),实现了低噪声接收。研制的
本文对西方某航空大国的航空发动机设计和研发体系进行了详细论述,对航空发动机从基础研究、预先研究、技术研发、型号研发和售后服务的阶段给予了详细的描述,对各个阶段开展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