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城市用地特别是工业用地形态与空间的变化。 本文以苏州市工业用地再城市化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再利用再分配的角度,对苏州工业用地再城市化的模式、工业用地转换的方向、动力机制、利益主体的博弈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通过两个案例进行论证,提出相关措施建议,目的在于探索出一条适合苏州工业用地再城市化的模式、体系等。本文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证部分两个部分进行研究。 理论部分本文主要是研究了城市工业用地再城市化的相关支撑理论,如韦伯区位论、地租理论、城市工业用地更新理论以及土地红利的相关理论等等。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案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归纳出工业用地再开发、再利用的路径以及发展规律模式等。 实证部分分为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工业用地时空发展特征及工业用地调整研究;第二部分是苏州工业用地再城市化的运作模式和转换方向研究;第三部分是苏州工业用地再城市化的机制研究,包括推动苏州工业用地再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分析和多元利益博弈分析;第四部分是苏州工业用地的案例分析,包括苏州市东环路改造案例和苏州唯亭镇工业改造两个案例;第五部分是苏州工业用地再城市化的发展建议。研究表明,苏州城市工业用地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业用地空间发展在类型,规模,方向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体上呈现出由内而外的圈层式和由分散到集聚的块状布局形态。苏州工业用地再城市化主要受到功能布局、优惠政策、经济因素、规划因素、行政区划调整、生态保护因素、区位因素和基础设施配套因素等多个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工业用地三个开发模式:政府主导开发模式、开发商主导开发模式和工业企业自主更新模式;工业用地主要向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用地、金融用地等方式转变。论文提出了加强政府组织协调,完善工业用地评估、多方面寻找资金筹措途径,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构建多利益方全过程参与机制和完善政策法律法规等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