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乡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lippp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公共服务均等化被公认为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试点城市,苏州正面临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城乡空间结构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而发挥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苏州公共服务事业、城乡一体化工作、和谐社会构建都具有着重大的意义。  基于此,本论文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理论依据,以缩小苏州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为目标,寻求科学的评价分析方法,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策略。  首先,本文界定了城乡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公共服务设施等相关概念,阐述并分析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以此作为全文的思想基础。  其次,本论文从基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四个方面入手,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苏州的公共服务评价体系。通过指标数据的采集整理与计算,展开对苏州各镇、城区单元的单项指标评价及综合评价,得到各种评价下的空间分异情况。  再次,通过评价发现了苏州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农村之间空间分异明显,不均等问题较为突出,进而从经济、财政、区位交通、人口、政策管理等几个方面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最后,本论文就评价结论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包括制定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引导,明确了均等化发展的路径,以及设计出一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增配方案。
其他文献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21世纪的世界正在“从工业化时代走向信息时代,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在此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城市都掀起了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高潮,相关研
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2月底发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6.10%,重庆同年城镇化率高达60.94%。受城市迅速扩张、人口急剧膨胀的影响,新建都市区内的传统寨堡,一方面遭受
全球化大背景下,文化的趋同造成了景观环境缺乏自身特色和个性。对场所的研究是营造景观特色的必由之路。基于场所的景观迈过了民族主义的局限、超越了地域主义的泛化,它不再是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而我国的经济、社会观念以及老年事业的发展却很大程度滞后于老龄化的进程,集中表现为我国的社会养老设施的数量严重不足和现有的社会养老
学位
目前,旅游小城镇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建设。这些城镇空间发生着急剧地变化,空间拓展的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组织的调控范围,城镇空间建设若没有人为规划的指导将付出惨痛的
随着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城市扩张,中小城市在日复一日向更高、更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变得面目模糊。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其多元化的城市空间特色在快速城市化的进
浙江是沿海发达省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受到土地资源短缺的限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城市化的进程。此时,由于滩涂资源的丰富和围垦历史的悠久,围垦滩涂、造地筑城成为缓解土
邯郸地区的乡村托幼建筑在节能领域有着很大的潜力。其一,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它有着显著的优势,例如可持续能源的利用。其二,邯郸地区乡村托幼建筑近2000所,实施节能设计的很
论文首先建立从城市的角度研究住区的视角,以“小街区,密路网”住区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对西方住区发展历程以及住区相关理论的梳理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总结其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