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许县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on3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生存繁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其面积的有限性和地理位置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土地是稀缺的自然资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出现的“空心村”现象、宅基地面积过大、人均建设用地超标、房屋布局凌乱、村庄规模小且凌乱分布等一系列土地资源浪费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生态效益的提高。土地资源尤其是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直接影响着区域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制约着城乡统筹的实现和落实。在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对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本研究以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为对象,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开展土地整理。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缓解人地矛盾;其次,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村容村貌,使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这也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的关键;最后,可以加快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7个方面:1、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冲突,阐述了本研究的社会经济背景和研究的目标任务,在对国内外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研究文献总结的基础上,设计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确定了效益评价分析的指标体系,选择了案例区域,就其代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2、通过比较分析,界定了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基本内涵,利用经济学的土地稀缺理论、土地经济供给理论、土地报酬递减理论,地理学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和管理学的帕累托最优理论开展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研究。3、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模式研究。根据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通许县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模式。4、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效益研究。该部分从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个方面研究了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效益;从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耕地面积扩大、农民收入的增加等指标评价了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社会效益;从环境清洁度、绿化度等指标分析了生态效益。5、以通许县为例,探讨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潜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潜力指标体系,对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潜力进行了计算。6、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计算。根据研究任务和目标的需要,建立通许县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系统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多因素综合评定,对各个指标赋予权重,计算集约利用度,衡量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7、实证分析。利用上述指标,分析通许县农村居民点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潜力和效益,为制定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其他文献
中国西南边疆有着独特的人文景观,跨国族群之间演绎着不同文化的交融与整合,从而塑造了边民之间共享社会资源、和睦共处的生动画面。这不仅是跨国族群原生情感的联系,也是文化纽
聚偏氟乙烯(PVDF)膜材料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耐腐蚀性、耐紫外线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水处理、化工、医药和食品加工等诸多领域。目前,在水处理应用的PVDF膜
本文立足于当前公务员选拔任用途径的背景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国内外对公务员选拔的制度体系及方式方法。进而综合利用人才测评理论、人职匹配理论、绩效管理理论等,采取问卷调
身穿盔甲手拄捣药棍儿、色彩浓烈、威严中夹着几分憨态与俏皮,这就是2010年入选济南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周氏兔子王”。关于“兔子王”的来历,济南有一个民间传说:早
期刊
近日,从成都市农委获悉,经成都检验检疫局检疫合格,近日一批香菇菌棒(菌种)从成都运往欧盟,和以往单纯出口农产品不同的是,此次成都市出口的是四川省食用菌栽培行业技术标准,此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而作为微观经济运行主体的企业,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便是绿色营销。绿色营
本文以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艺术院校期间所遇到的困境为着眼点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手段,针对那些正在艺术院校就读的贫困家庭的子女,调研他们在学习、
关于中古汉语谦敬称谓的研究,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材料日益丰富,研究方法不断更新.本文对中古时期谦教称谓的研究作一简单回顾和总结.以
圩镇是透视区域社会经济的重要窗口,也是社会经济变迁的缩影。圩镇既是一个客观的地理实体,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实体。随着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水陆交通发达的货物集散
晚清起,随着国门的洞开,中华大地与外面的世界联系骤然增多,交流与碰撞愈演愈烈。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转型时期见证了诸多巨大的变化,中国面临着深刻的社会问题与严峻的生死存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