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A1异常糖基化及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胃肠道和肾损伤关系的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rzag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各临床类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不同治疗时期血清中IgA1异常糖基化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水平,及HSP患儿胃粘膜和肾脏组织中IgA、IgA1、HGF的表达情况,综合分析它们与HSP疾病不同时期以及相关脏器损伤的关系,以进一步探讨IgA1与HGF在HSP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对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实验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为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72例HSP初发急性期住院患儿,病例均符合2005年欧洲风湿病防治委员会和儿童肾病防治委员会共同制订的HSP新诊断标准,并排除有重症感染、严重的心脏、肝脏、血液系统性疾病,以及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病例。2、分组将HSP患儿按不同治疗时期及临床表现分为8组:单纯组20例,腹痛组20例,过敏性紫癜(HSPN)组20例,消化道出血组12例,以及与以上四组对应的病情缓解组;诊断非HSP的急性胃肠炎或消化性溃疡患儿20例及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HSP患儿胃粘膜组织20例,急性胃肠炎患儿胃粘膜组织10例及胃肿瘤患儿远端正常胃粘膜组织4例作为对照组;HSPN患儿肾脏组织40例,肾脏肿瘤患儿远端正常肾组织1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3、观察指标:血清IgAl-蚕豆凝集素(VVL)结合实验方法、ELISA法检测各临床类型HSP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及对照组血清IgA1异常糖基化和HGF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非生物素二步法测定IgA、IgA1、HGF在胃粘膜、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IgA1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HSP患儿血清IgA1异常糖基化水平(mg/L):①急性期单纯组(3.38±1.35)、腹痛组(3.47±1.59)、HSPN组(5.06±0.96)及消化道出血组(3.90±1.06)之间比较,HSPN组明显高于其它三组,但HSP四组均高于非HSP胃肠炎组(2.53±1.06)及正常对照组(2.51±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缓解期单纯组(2.45±1.29)、腹痛组(2.37±1.38)及消化道出血组(2.60±1.00)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0.05),但HSPN组(4.66±1.38)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SP患儿血清HGF水平(ng/L):①急性期单纯组(2.86±1.31)、腹痛组(2.57±1.90)、HSPN组(3.91±0.91)及消化道出血组(3.85±0.7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4±0.55),组间比较HSPN组及消化道出血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HSP胃肠炎组(2.28±1.26)比较,仅HSPN组和消化道出血组高于非HSP胃肠炎组(P<0.01),其余两组与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缓解期单纯组(1.21±1.26)、腹痛组(1.37±0.87)、HSPN组(1.91±0.76)及消化道出血组(1.84±1.24)较急性期明显下降,但HSPN组及消化道出血组仍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HSP患儿血清IgA1异常糖基化水平与HGF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3、HSP患儿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到均有IgA、IgA1、HGF蛋白在胃粘膜及肾脏组织中大量沉积,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HSP胃肠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同组织中IgA1与HGF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1)HSP各临床类型急性期血清IgA1异常糖基化及HGF水平显著高于非HSP胃肠炎组及正常对照组,且缓解期较急性期有所下降,提示异常糖基化的IgA1及HGF在HSP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2)在腹型HSP患儿胃粘膜组织及HSPN患儿肾脏组织中均可以观察到IgA、IgA1的大量沉积,且IgA1/IgA免疫分数比值明显增高,远高于非HSP胃肠炎组,结合HSP患儿血清IgA1异常糖基化水平的升高,提示异常糖基化的IgA1沉积参与了HSP胃粘膜及肾脏组织的损伤过程;HGF不但在胃粘膜及肾脏组织中大量沉积,且与组织中的IgA1呈正相关关系,提示HGF可能在HSP胃粘膜及肾脏受损过程中起到拮抗IgA1的作用,并且对于无典型皮疹的腹型HSP患儿,IgA1及HGF可能作为新的病理学指标对HSP诊断及鉴别提供新的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肢体神经电图及肌电图在正己烷周围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演变规律,从而对本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预后,并对其诊断分级提供依
第一部分393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远期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喉鳞癌患者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喉鳞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研究了自1996年1月1日~2
目的:癫痫的发病机制目前仍然不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大脑的炎症过程在癫痫形成中很常见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C-X-C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及其唯一受体C-X-C趋化因子受
目的:体外培养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并对其进行传代扩增,观察及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经尾静脉注射移植hUMSCs治疗缺血
目的:  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价原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二尖瓣成形术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8年3月因原发性二尖瓣反流在
第一部分CILP2表达上调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目的:在体外,建立泡沫细胞模型,探讨CILP2表达上调,是否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泡沫细胞形成产生影响。
目的:  中区心房利钠肽原(midregional pro-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MR-proANP)是ANP稳定的前体,在心力衰竭患者中,随着左房压力增加而升高。本文主要研究血浆MR-proANP水平
目的:中消化道是指Treitz韧带开始到回盲瓣之间的肠道。由于中消化道长度很长,位置特殊(位于腹部深部),弯曲游离,而且,胃肠镜不能涉及,虽传统诊断方法不少,但特异性和敏感性很低。影像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P16、Ki-67、HMB45在人结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它们与结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期、预后的关系。  方法:对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2002年4月到20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因子对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因子在临床上用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体内试验:①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贴壁法纯化,收集第3代细胞融合达85%以上的上清液,获取干细胞分泌因子。②制备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观察干细胞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