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改变及演变规律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k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肢体神经电图及肌电图在正己烷周围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演变规律,从而对本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预后,并对其诊断分级提供依据。  方法:随访经积极治疗的162例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以此在治疗前,治疗后2~3个月,6~8个月选择右侧拇短展肌、右侧胫前肌进行针极肌电图检查,测定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胫后神经感觉运动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幅,神经传导速度等电生理指标,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结果:162例患者均表现肢端麻木、无力,末梢型感觉障碍,部分查体可及肌张力降低、腱反射降低。神经电生理检查示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为主,末梢潜伏期延长次之,再次为动作电位波幅下降。以感觉神经损害明显,为395条(40.64%),运动神经异常311条(24.00%),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符合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表现。EMG示部分有失神经改变,其检查结果阳性率明显低于神经传导速度,波幅等电生理指标,提示本组患者周围神经损伤以脱髓鞘性病变为主,轴索损伤程度较轻。大部分患者于诊断后,给予脱离环境,营养周围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后预后良好。但部分病例治疗后3个月内,病情仍进一步恶化,肌力和深浅感觉障碍进一步加重,神经一肌电图检查各项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到治疗3个月后才逐渐恢复。表明正己烷在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改变有一特殊的演变规律,病情须继续恶化直至达到高峰,继而缓慢恢复。多数于一年后恢复至正常。  结论:正己烷中毒可引起周围神经轴索变性、脱髓鞘,出现周围神经受损症状。患者大多预后良好,症状、体症先于神经电生理恢复。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复制   目的:探讨如何成功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方法:将34只PD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只、常规模型组30只,模型组大鼠麻醉后固定于
目的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分类、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gh Tissues Quantification,VTQ)技术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鉴
目的:通过体外建立模拟正常生理状态的人表皮黑素细胞培养体系,观察白芷的两种主要单体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和白芍的主要单体芍药苷对黑素细胞生物活性及迁移的影响,从而探
目的:通过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复发性流产(RSA)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改善RSA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妊娠结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
目的: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神经阻滞的引导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与传统的“两次突破法”相比,超声引导下髂筋膜腔隙阻滞(FICB)已凸显出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旨
目的研究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与冠心病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进一步探讨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特点。方法纳入完善冠脉造影患者712例,其中冠心病组426
背景枸橼酸咖啡因被誉为新生儿学科的“银子弹”,随着在临床中的推广,其初始给药时间越来越早。枸橼酸咖啡因可显著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辅助通气时间,但在不同初始给药时间下
目的:采用实时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eal-time full-volume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和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技术(real-time tri-plane echocardiography
背景和目的脑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是指机体对短暂性缺血的适应性反应,能增强神经元对再次缺血的耐受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损伤的内源性保护涉及多
目的:探究额叶癫痫患者症状学表现与起源病灶之间存在的各种可能关系,对额叶癫痫患者的起源病灶定位起到一定辅助作用方法:收集32例额叶癫痫患者的详尽病史、影像学资料(脑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