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xiuli_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桂西北丹池锡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的大厂铜坑矿床是国内外著名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由上部锡多金属矿体和新发现的深部矽卡岩型锌铜矿体组成,前人对上部锡多金属矿体的矿化特征和成矿作用等进行过大量研究,但对层状锡多金属矿体的成因分歧较大,且对深部锌铜矿体研究较少。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矿相学研究基础之上,对锡多金属矿体和锌铜矿体各成矿阶段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试,并结合Pb同位素以及He-Ar同位素研究,探讨两者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演化、成矿物质来源以及矿床成因,为进一步厘定铜坑矿床成矿机理提供新资料,通过本次研究主要获得了以下成果和认识:(1)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表明,锡多金属矿体和锌铜矿体包裹体类型都有两相H20-NaCl型、H2O-NaCl-C02型以及少量的纯C02型。其中,含CO2包裹体明显在主成矿阶段发育。此外,锌铜矿体中见少量的含石盐子矿物包裹体,而锡多金属矿体中未见此类包裹体。(2)显微测试表明,锡多金属矿体和锌铜矿体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都表现出成矿由早至晚逐渐减低的趋势,但流体密度都呈增大的趋势。总体上,成矿流体温度由近岩体的深部锌铜矿(320~400℃)→远离岩体的上部锡多金属矿(260~380℃)表现为降低的趋势,盐度也同样表现为降低的趋势(5~9wt%NaCl→3~7wt%NaCl)。(3)热力学参数估算表明,上部锡多金属矿成矿流体总体表现为弱酸性(5.69~6.87)、相对还原-弱氧化(-0.4526~0.1814 V)、氧逸度较高(10-32.53~10-24.11)及硫逸度较低(10-13.56~10-7.78)的特征,深部锌铜矿成矿流体总体表现为中性-弱酸性(5.79~7.17)、还原(-0.5903~0.1255 V)、氧逸度较低(10-40.72~10-30.25)及硫逸度较高(10-10.86~10-6.34)的特征。(4)成矿早期富含C02流体的“沸腾”以及成矿晚期流体的混合作用可能是导致锡石沉淀的重要因素,富含CO2成矿流体的沸腾作用是锌铜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5)泥盆系榴江组硅质岩中原生沉积黄铁矿流体包裹体3He/4He比值为1.47 Ra,指示了泥盆系地层沉积成岩时明显有地幔流体加入,表明泥盆纪存在海底热水喷流沉积作用。深部锌铜矿成矿流体的3He/4He比值为0.84~1.85 Ra,40Ar/36Ar比值为339.3~350.7,表明锌铜矿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经地壳深循环改造,并与深部的岩浆流体和地幔流体混合结果,其中成矿地幔流体来源于对海底喷流沉积的继承与改造。(6)铜坑矿区存在泥盆纪海底喷流事件且提供了成矿中的幔源物质,燕山晚期成矿作用叠加是矿床形成的主要事件,正是因为多期多阶段不同成矿作用叠加,才导致如此多的锡多金属元素在铜坑矿区的巨量堆积。
其他文献
通过对牡丹江新材料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新建1#窖生料系统选用的定量给料机系行统进行综合论述,阐述一般定量给料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目的分析肺癌手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病例,与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术后感染的高危病理类型患者采取措施。方法回顾254例肺癌手术患者中发生呼吸道感染的46例,结合病理
马王堆汉墓墓俑是目前已知西汉早期南方墓俑的主要代表之一。本文运用考古学分类、美术史形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在进行多角度观察的基础上,将其概括、归纳为三种风格样式,
在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在我国多个领域得到有效应用。其中企业的会计信息化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速度之快,对我国
本文针对技工院校班主任工作展开讨论,阐述了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是班主任要注重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关爱学生。
目的研究c-met和Ezrin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病例和预后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大肠癌组织及20例癌旁组织中c-met和Ezrin表达水平,分析c-met和Ezrin表
双级推料离心机(以下简称离心机)是一种连续操作、生产能力大、结晶破坏少、滤饼含湿量低的过滤式离心机,是目前制盐、制碱行业中脱水干燥工艺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对物料的
河北省凭借其独特的政策、资源、产业、区位、技术等优势,近几年煤化工产业发展迅猛,焦炭产能一直位居全国第二,现在基本建成京一唐、邯一邢两大煤化工产业基地,形成了“北有中润
为了解自锚式悬索桥钢-混结合段局部应力分布和连接件受力特点及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怀化市高堰西路舞水自锚式悬索桥为背景,建立该桥钢-混结合段局部分析精细化空间有限元模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研究40岁以下青年结直肠癌患者与老年(≥60岁)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探讨40岁以下青年结直肠癌发病模式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对青年结直肠癌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