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IMD在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作用和IMD对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在2011年7月至11月实施的的79例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作为实验组,术中于夹闭前后采用IMD探测动脉瘤囊、分支血管及载瘤动脉的血流速度,根据IMD在术中的作用来评价其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作用及其是否对手术过程的有积极指导作用。并与2010年同时期按手术先后顺序所取得的相同例数的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疗效作比分析,以评价IMD对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疗效的积极作用。结果:IMD发现大脑前动脉(ACA)和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夹闭术中由于误夹造成的分支血管闭塞较高,为6.33%。ACA段动脉瘤出现夹闭后血流速度改变大于10%的发生率最高,为15.19%,所以术中动脉瘤夹调整比例最高,占总例数的11.39%;在大脑中动脉(MCA)的动脉瘤夹闭术中由于误夹造成的分支血管闭塞几率占总例数的6.33%,夹闭后速度改变几率也较高,为11.39%,术中因IMD监测指导调整动脉瘤夹的几率为10.13%;而发生在后交通动脉(PCoA)的动脉瘤由于分支少,故夹闭后分支血管闭塞、血流速度改变大于10%的发生率较低,分别为1.27%和2.53%,动脉瘤夹调整几率仅为1.27%;而在巨大、复杂的动脉瘤夹闭术中,6例病人均检测出分支血管闭塞或血流速度改变,均需调整动脉瘤夹;另外发现术前Hunt-Hess分级Ⅲ-Ⅳ级的患者动脉瘤夹调整几率为18.99%,高于Ⅰ-Ⅱ级的患者的8.86%。而在动脉瘤夹闭术中常规应用IMD探测过的患者术后在住院日、再手术率、术后GOS、并发症出现率等方面明显优于未行术中IMD探测过的患者。结论:开颅动脉瘤夹闭术中常规应用IMD有利于发现术中因视角、局部解剖关系不明等原因造成的误夹或者夹闭不全,有利于及时调整动脉瘤夹位置,特别对于床突段、眼动脉段以及巨大、复杂的动脉瘤作用尤为突出,并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GOS评分、缩短住院日、降低再手术率及并发症出现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