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学校教育必须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让学生获得面向未来发展的能力。学习策略的培养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甚为关注的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教育部2001年)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其中涉及了学生学习方式改革的要求。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强调:“学科教学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充分反映了新的课程改革“以生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理念,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如何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实好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策略培养的探索。 本文力求在综述国内外学界关于学习策略涵义、内容成分、教学途径、策略培养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前提下,界定高中哲学常识课学习策略的内涵,阐述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下,立足于高中哲学常识课的价值定位,从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和高中哲学常识课教学目标要求出发,紧密结合高中哲学常识课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需要,适应高中生学习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哲学常识课学科学习策略的观点,对高中哲学常识课学习策略、策略内容选择的依据、策略培养的必要性、培养途径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期望探索将学习策略研究整合于高中哲学常识学科教学的途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