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局部屈曲影响的薄壁圆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本构模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fe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罕遇地震越来越多。随着现代化城市的不断推进,(超)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需要得到充分重视。为了研究强震作用下结构柱局部屈曲后的受力性能,建立结构柱的受压行为全过程本构模型是一项被迫切需求的工作项目。
  文章以薄壁圆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和中空圆钢管轴压短柱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5组不同径厚比的中空圆钢管短柱的轴压试验和薄壁圆钢管填充3种不同强度混凝土的短柱轴压试验,研究了圆钢管局部屈曲对试件力学行为的具体影响,并提出了轴压状态下中空圆钢管的等效单轴压应力-应变的全过程关系曲线模型,和适应于超限薄壁圆钢管混凝土、薄壁圆钢管填充(超)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的组合本构模型。
  具体内容及创新点如下:
  (1)建立了中空圆钢管轴压短柱的等效单轴受压全过程本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钢管局部屈曲的影响。
  该模型属于单参数分段连续函数,可广泛适用于工程上各类截面类型的圆钢管结构。基于48组既有中空圆钢管轴压短柱的试验资料,通过参数相关性分析,逐一确定了峰值应力、对应的峰值应变、上升段的强化刚度系数及下降段的残余抗压强度等重要力学参数。通过与文章中空圆钢管轴压试验的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精度良好。
  (2)通过研究圆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全过程受力机理,提出钢管的局部屈曲行为将对构件产生通长不均匀的二次应力重分布。这种不均匀性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破坏模式。
  综合分析约束混凝土受压破坏的既有研究成果,指出了圆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两种破坏类型的决定性条件为有效套箍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比值条件。
  (3)基于剪切型圆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破坏性试验研究,获得了圆钢管大变形下的纵向残余应力。通过修正中空圆钢管的本构模型,获得了适用于剪切型组合构件中圆钢管的等效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基于叠加法思想及修正后的钢管模型,将核心混凝土的名义抗压强度-应变曲线从实测曲线中剥离出来。通过对名义混凝土曲线的研究,总结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核心混凝土性能曲线。超限薄壁圆钢管混凝土试件对应的核心混凝土性能曲线属于峰值后应变软化类型;薄壁圆钢管填充(超)高强混凝土试件对应的核心混凝土曲线属于峰值后应变软化后硬化类型;非超限圆钢管填充普通强度混凝土试件对应的核心混凝土性能曲线属于应变硬化后软化类型。
  (5)完善了适用于超限薄壁圆钢管混凝土和薄壁圆钢管填充(超)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的组合本构模型。其中核心混凝土的本构模型是基于Sargin模型和S&S模型,通过既有试验数据分析和Mohr-Coulomb强度理论,修正了核心混凝土的峰值点和有效套箍应力后建立起来的。通过与样本试件的实测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组合本构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可合理预测大多数样本试件中下降段的刚度退化趋势,但对超高强圆钢管混凝土的下降段的评估偏保守。
其他文献
[db:内容简介]
在非线性系统控制领域目前存在两种较为成熟的控制方法,分别为反馈线性化方法和反步控制法。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一类不能通过这两种方法实现稳定性控制的非线性系统,具体又可分为仿射系统和非仿射系统两种情况。由于这一类系统的一般性和复杂性,相关研究在控制文献中较为少见,且主要研究的是最基本的针对精确模型的状态反馈控制问题。当所研究的被控系统为仿射形式时,现有的方法主要有:1)互联阻尼配置无源控制(Inter-c
当前,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已经在许多行业得以实施,并有效提高了商品价值的最大化利用。承运者协同运输是共享经济模式在运输行业中的一种延伸和应用,通过相互独立的运输实体之间共享运输资源和任务信息,共同承担客户需求。在激烈竞争的运输市场中,相比传统的承运者独自运营的运输模式,协同运输能够使得承运者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的利润收益和运输效率。同时,这种协同模式能够避免承运者之间恶意竞争,提高承运
学位
学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已具有通过人脸图像,“理解”人类情感的能力。实现这种能力的方法就是基于机器学习的人脸表情识别,目前的主要应用有人机交互、安全安防、医疗健康等。人脸表情识别有7种基本类别,由愤怒(anger)、高兴(happiness)、悲伤(sadness)、惊讶(surprise)、厌恶(disgust)、恐惧(fear)和平静(neutrality)组成,因此人脸表情识别可用机
作为物联网产业结构的关键组成要素,物联网平台既要面对海量异构设备的接入需求,也要在设备、用户和云端之间搭建高效稳定的交互通道。因此,物联网平台既需要满足可扩展性,以支持新的异构协议设备的接入,也需要满足可用性,为大量设备和用户的交互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结合微服务架构和Docker容器技术对物联网平台进行构建和部署,是实现平台可扩展性和可用性的可行方案。本文以笔者所在研究课题组的EMCloud物联网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移动应用和网页的数量都在爆炸式增长,推动着服务器、后端Web应用的蓬勃发展,Web应用成为人们获取互联网信息服务的重要入口和支撑。伴随着互联网渐渐渗透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互联网应用的服务质量、用户体验、安全状态等要求也随之提高。应用开发商和网站运营者争先将互联网产品投入市场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产品优化以提高用户黏性,其中如何收集产品运行过程中的日志数据,分析产品
学位
情感识别和分类在学术领域已经有很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前沿的成果。但是,无论是在二维图像方面,三维人脸表情方面,还是语音识别领域,目前可以达到的情感识别率都偏低。为此,本论文采用近年来性能突出的深度学习模型,并加入本文进行的改进和创新,从视觉、语音以及脑电波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将改进的模型与NAO仿人机器人相结合进行实验研究,使得NAO仿人机器人具备识别人类情感的功能。  本文首先在视觉
学位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据的维度和数量呈爆炸式增长,高维数据的聚类分析问题显得愈发重要。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不能有效地对高维数据聚类,因此研究者提出半监督聚类集成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半监督聚类集成将半监督学习和集成学习应用在聚类分析任务中,能够显著地提升高维数据聚类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鲁棒性。然而,当前的半监督聚类集成方法存在一些缺点,例如:1)没有专门设计有效的方法处理高维数据问题;2)不能充
学位
论文回顾了气动导纳的研究历程,概述了气动导纳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采用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翼型和矩形的气动导纳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有:  1.回顾了翼型抖振力及气动导纳的理论研究历程,概述了翼型和钝体气动导纳的试验研究现状及进展,归纳了一波数气动导纳、两波数气动导纳及三维气动导纳的特点;  2.基于三维理论描述了紊流中无限翼展机翼的抖振力,导出了抖振力展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