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力波的电缆接头缺陷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pa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凭借其优秀的耐热性能、绝缘性能、机械特性、耐化学特性等,在电力电缆中应用最为广泛,但由于电缆电缆的隐蔽性,其发生故障的几率也较高。电缆中间接头故障是导致电缆故障频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其绝缘状态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局部放电(Partial Discharge,简称PD)的信号特征是评估电力设备绝缘水平的重要依据,对电缆中间接头缺陷的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开展研究,有助于提高电力设备的可靠性,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开展了基于压力波的电缆中间接头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研究,通过仿真计算、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提出基于压力波的电缆中间接头缺陷检测技术,对于压力波在电缆中间接头中的产生、传播与检测进行研究与计算,获取不同材料厚度在不同频率下的吸声系数,得到该方法适用于中低压电缆接头缺陷检测的结论。根据计算得出的电缆接头结构参数,以及局部放电产生压力波的机理,本文建立电缆接头仿真模型,选择不同频率的激励源进行有限元仿真,得到可视化的仿真结果,可知电缆中间接头中的压力波信号幅值与激励源频率及传播距离呈负相关。根据仿真计算分析,可知压力波衰减速度随扩散距离的变化而变化,且存在衰减速度变化的临界点,以此得到电缆中间接头表面压力信号最优的检测点。本文设置样品表面压力波幅值满足要求的尺寸,选取环氧树脂等材料制作了三种典型缺陷局部放电模型进行局部放电试验,通过与高频电流信号对比,表明压力信号能够准确地反映局部放电现象,并通过故障电缆接头试验与现场带电检测试验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作为一种局部放电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做到电气隔离,且方便携带,可作为电气检测方法的辅助与补充,具有工程实用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市政工程以及民用建筑大规模开建,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愈发突出。建筑施工中,尤其是基坑施工阶段,其产生的大量扬尘作为城市扬尘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也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同时还会使施工企业面临被迫停工的问题。研究建筑工程中基坑施工阶段的扬尘扩散规律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本人参与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课题《施工全过程污染物控制技术与监测系统研究及示
氧元素在星际空间中的丰度较高,是组成生命分子的重要元素之一。水分子既以冰的形式被吸附在尘埃表面,又以气体的状态存在于多个源中,因此与其它分子的接触概率较大。对潜在含氧星际分子的转动光谱研究,并结合天文观测,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到体系自身的性质还可以推动对生命起源、恒星演化过程以及星际分子形成机理的研究;对其与水的复合物的研究,可以推动了解类似分子体系与水的相互作用方式。在现已发现的200多个星际分
在随钻测井仪器的作业过程中,需要对测井仪器电子电路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随钻测井仪器各电路始终处于正常且稳定的工作模式。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电源EMI噪声特征分析的随钻测井仪器电路工作状态在线监测方法,用于解决工作在高温及振动环境中随钻测井仪器的电路工作状态监测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F746ZG和FPGA系列MAX10M50SC的电源EMI信号采集与数据处理电路,对随钻测井仪器
小模数螺旋锥齿轮在医疗器械、电动工具、机器人、机床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重大的需求量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双重双面法加工小模数螺旋锥齿轮,大、小轮均采用双面刀加工,齿轮毛坯装夹次数少,可提高切削效率和齿轮精度并减少加工成本。然而,由于缺乏小模数螺旋锥齿轮的齿面设计-接触分析-齿面优化-切齿滚检的系统性研究,我国在高精度高强度小模数螺旋锥齿轮的发展上受到严重制约。本文以双重双面
页岩气是一种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和广阔资源前景的替代能源,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开采过程采用的水力压裂技术用水量大并产生含复杂有机物的高盐度返排/产出水,可能诱发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体和生态健康损害等风险。虽然目前国内外已有部分研究对页岩气开采废水处理处置技术进行评估,但大多集中于技术的优缺点分析等,缺乏对其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为了减缓页岩气开采的生态环境风险,并最大化水资源利用,探索页岩气开采
换流变压器作为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其安全和可靠性尤为重要。换流变压器的主要绝缘形式为油纸绝缘。油纸绝缘因生产工艺缺陷或者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电、热、力的联合作用,有较大概率形成集中性的绝缘缺陷,如空穴、气泡、裂纹等。缺陷处的电场强度高,局部放电导致缺陷不断劣化,最终可能导致绝缘失效。另一方面,换流设备及油纸绝缘缺陷所承受的电压工况复杂,不仅仅是单一的交、直流电压,更包括交直流复合电压、脉冲电
油浸式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承担着电压变换、电能分配和传输等功能,一旦发生故障,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安全问题。近年来,因为变压器铜绕组发生油硫腐蚀而导致变压器发生的故障,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目前大部分针对该现象的解决办法都聚焦在绝缘油上,主要有严格验收新油、加入金属减活剂等,而对于铜绕组本身抗油硫腐蚀性能的提升却少有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合适的形变量与退火工艺,调整铜绕组内部的晶粒
川峡四路南宋石室墓以其仿木构雕刻在同期中国墓葬建筑中风格独特,早在中国营造学社活动时期就引起梁思成等学者的关注。时至今日,针对中国辽宋金北方墓葬仿木构建筑的研究不计其数,既有以墓葬美术史从空间图像出发的社会文化研究,也有从考古学出发的墓室分期分型研究。虽自学社以来八十余年间积攒了大量的石室墓建筑考古资料,而对于川峡地区的石室墓建筑研究却尚未兴起。基于详实的考古简报,结合田野调查的一手资料。对川峡四
接地网作为维护电气设备正常稳定运行、保障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设施。其埋设于地下,在复杂的土壤环境中运行容易发生腐蚀从而降低其良好性能,使得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而传统方法采取的大面积开挖既盲目又浪费人力财力,并影响电力用户的正常使用。为了能够无须停电、无须大面积开挖就可以对接地网进行高效、准确的腐蚀诊断,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布谷鸟搜索算法(Dynamic Adaptation Cuckoo S
随着对钢产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许多高性能钢种的纯净度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钢产品质量、生产纯净钢的关键在于控制夹杂物。采用炉外精炼和中间包控流技术等方法能够比较容易地去除钢液中大于50μm的夹杂物;小于1~3μm的超细且弥散分布的夹杂物可以成为晶内铁素体的形核核心,细化晶粒,改善钢材质量和性能。因此,去除钢中3~50μm的小夹杂物,特别是去除小于20μm的夹杂物是炼钢过程中必须且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