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绘画品是指从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绘于绢、麻、纸等材质载体上的画作,其绘制时间约在7至10世纪,内容可与敦煌壁画相补充、发明,画面上的题记等文字亦可与洞窟题记和其他写本文书等量齐观。由于敦煌绘画品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从上世纪初开始,便有大批中外学者投身对它的研究工作,这些论著、图录、文章等对探究敦煌艺术乃至佛教艺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对上世纪一百年间中外学者围绕敦煌藏经洞出土绘画品进行的各种学术活动——搜集、调查、整理、出版、研究等工作进行完整梳理。总体而言,本论文主要在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是对基本研究资料的汇集整理。本文对目前已发表的敦煌绘画品进行全面统计,集合各国出版的绘画品图录、散藏于敦煌文献中的画作、国内外图书馆、博物馆等地散藏以及部分私家收藏,整理出敦煌绘画品目录,共计有1700余号。在对学术成果的梳理上,本文对20世纪中外学者的学术成果进行较完整汇集,整理为研究目录以供学者参考。其次,是对学术活动的完整复原。本文将20世纪学者们的敦煌绘画品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900—1949年为第一阶段;1949—2000年为第二阶段。对各阶段国内外学人学术活动进行总体论述。指出敦煌绘画品入藏对英国的中国绘画研究产生的影响,并将中日两国学者面对敦煌绘画品的不同反应进行比较、总结原因。中国学人在第一阶段已经有敦煌绘画品图录出版,并在第二阶段积极赴海外寻访、进行学术交流,成为这一时期敦煌绘画品研究最积极的参与者。再次,是分课题对研究成果的总结梳理。在资料汇编与对学术活动复原的基础上,分课题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本文据绘画品的收藏形式(单独的画作与散藏于文献中的画作)分作两大类分别对学术史进行梳理,以展示学术研究进展。在对若干小课题梳理中,首先对相关课题进行解题、汇总敦煌绘画品基本情况,继而理清学术发展脉络、总结研究成果。最后在余论中对敦煌绘画品的研究总体趋向、研究热点等问题进行简要论述。通过以上工作,笔者希望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能对敦煌绘画品研究史作一个完整的梳理,以期明了绘画品研究工作的演进和发展,以对研究敦煌绘画品乃至敦煌艺术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